弹道修正弹飞行姿态角磁探测技术及其弹道修正方法研究
【摘要】:
本文以某型弹道修正弹为应用背景,对基于地磁探测的姿态角探测技术及其弹道修正方法进行研究。
基于地磁学基本理论,结合从地磁软件获得的数据,以我国领土范围为例对地球磁场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基于地磁信号测量实现弹丸姿态角解算的基本条件。研究了各种模拟和数字式磁传感器性能特点及其在弹道修正引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设计了一种高分辨率的三维地磁探测系统。
研究了基于地磁探测的弹道修正弹姿态角解算方法,分偏航角可忽略和偏航角不可忽略分别求解,推导出了各种情况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图解法证明了解析解的正确性,针对弹丸的摆动干扰和地磁信号测量误差进行了姿态角误差分析及仿真。从定义出发得到了直线弹道滚转角的解算方法。
根据带修正力的6自由度弹道模型,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了仿真试验,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二维弹道修正脉冲力起始时间、修正级数和作用角度对不同初速和射角条件下弹丸落点修正效果的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脉冲修正效能的影响情况。
提出了几种基于地磁探测的姿态角辨识系统电磁兼容性控制措施;深入分析弹体材料及其结构对其内置地磁传感器的影响情况,采用近似法计算弹体的磁屏蔽效能,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弹体磁屏蔽效能进行了仿真验证。
设计了初始信息装定系统。进行了滚转角辨识系统软硬件设计。开展了磁阻传感器的不等位电压实验,用两种方法验证其不等位电压。最后设计了两种姿态角标定方法,并利用滚转角辨识系统电路板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其精度较高,可以满足弹道修正弹姿态角探测的需要。
|
|
|
|
1 |
高峰;张合;;基于基准角和补偿角的常规弹药滚转角磁探测算法研究[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8年05期 |
2 |
李福松;直列式爆炸序列引信用物理电源初探[J];探测与控制学报;1993年02期 |
3 |
张剑;李世义;李会杰;;基于伪卫星定位的弹道修正引信用弹道参数测量系统研究[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5年05期 |
4 |
霍鹏飞;施坤林;苑伟政;;基于极大值原理的弹道修正引信弹道优化控制研究[J];兵工学报;2007年03期 |
5 |
尹从杰;水雷非触发引信的可靠性[J];舰船科学技术;1979年11期 |
6 |
苑林桢;关于引战配合1:1试验场的探讨[J];现代防御技术;1987年05期 |
7 |
张志鸿;防空导弹引信与战斗部配合问题[J];现代防御技术;1990年01期 |
8 |
张志鸿;防空导弹引信与导引头一体化设计[J];现代防御技术;1993年02期 |
9 |
赵惠平;一种提高混频增益及引信灵敏度的设计思想[J];探测与控制学报;1994年01期 |
10 |
胡玉祥;引信安全系统失效率FTA估值的局部性及其证明[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11 |
曹营军,高敏;引信综合性能的多属性评估方法[J];探测与控制学报;1996年03期 |
12 |
郗曼丽;引信故障树的计算机辅助分析[J];探测与控制学报;1996年04期 |
13 |
陈继业,潘庆生;对组合火工品的展望[J];火工品(火工品与烟火);1997年04期 |
14 |
张河,林桂卿;Dyna 程序在引信多点起爆中的应用[J];探测与控制学报;1997年02期 |
15 |
;《制导与引信》一九九七年总目录[J];制导与引信;1997年04期 |
16 |
王军波,高敏,施聚生;引信信号识别与炸点控制的一般模型[J];探测与控制学报;1998年01期 |
17 |
常军,张良伟;利用导引头信息实现引信自适应延时的探讨[J];制导与引信;1998年03期 |
18 |
高世桥;引信模块化设计研究[J];兵工学报;2001年02期 |
19 |
陈继业,潘庆生,于安源,孙斌,高凤菊;引信用新型组合火工品[J];火工品;2001年03期 |
20 |
张锦华,何广军;具有多传感器的引信信息融合技术研究[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