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光电阴极工艺监控技术研究
【摘要】:
光电阴极的制作工艺技术是微光像增强器中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对目前流行的多碱光电阴极的光电流监控法的探讨,可以将传统的光电阴极制作工艺技术转化为计算机自动工艺监控技术。
本文首先从多碱光电阴极的工作原理与特性参数出发,深入剖析光电阴极的光电流法监控原理。结合实际分析光电阴极的手工制作工艺和排气车与光电阴极监控台的信号往来关系,利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和电路设计制造技术,研究设计了光电阴极工艺技术监控系统;并且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为系统编制了专用工艺监控软件。系统操作简便,控制灵活,可以自动和手工共同完成光电阴极的制作工艺,有望推广而替代手工操作。系统可以将所有处理数据进行存储,方便数据的查询与统计;该系统的研制成功极大地改善了光电阴极制备工艺的生产条件,改善了光电阴极工艺技术的科研条件。
|
|
|
|
1 |
孙密文;;砷化镓光电发射的初步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73年02期 |
2 |
丁力,陈莹,黄人慧,徐辉;强电场下Cs_3Sb光电阴极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发射[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S1期 |
3 |
郭太良,王敏,黄振武,高怀蓉;反射式GaAs负电子亲和势光电阴极的激活[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4 |
陶兆民;;与玻璃粘结的GaAs-AlGaAs透射式光阴极[J];应用光学;1980年01期 |
5 |
王锦善;;CCD条纹管的设计和性能[J];应用光学;1982年04期 |
6 |
陈同庆;;研究锑化碱光电阴极的光学方法[J];应用光学;1982年01期 |
7 |
韩秀娥;侧窗式真空光电管[J];物理;1986年09期 |
8 |
李晓峰,张景文,高鸿楷,侯洵;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AlGaAs窗层和GaAs光电发射层界面应变状况的X射线衍射研究[J];光子学报;2002年03期 |
9 |
薛国忠;胡海滨;;关于象管光电阴极搁置疲劳问题的探讨[J];应用光学;1989年03期 |
10 |
郭里辉,赛小锋,侯洵;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抗光反射膜的研究[J];光子学报;1991年02期 |
11 |
常本康;S-25与地NewS-25光阴极光谱响应特性的研究[J];光学学报;1992年03期 |
12 |
杜晓晴,宗志园,常本康;GaAs光电阴极稳定性的光谱响应测试与分析[J];光子学报;2004年08期 |
13 |
白全章;美国第三代象增强器问世[J];光学技术;1980年05期 |
14 |
王健良;王锦善;;光电变换器的阴极栅网参数[J];应用光学;1983年05期 |
15 |
朱育清,张焕文;S1光电阴极表面等离子激元-单电子激发对光电发射的作用[J];光子学报;1995年02期 |
16 |
;其它光电技术及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5年01期 |
17 |
米侃,朱李安,赛小峰,张景文,侯洵;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的X射线衍射研究[J];光子学报;1998年01期 |
18 |
高景华,史鹏飞;φ25/25像增强器的厚三碱光电阴极制备[J];应用光学;1999年05期 |
19 |
佘永正;朱焕文;;高效能光电阴极[J];物理;1964年06期 |
20 |
;其它光电技术及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