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固定化活性污泥与白腐菌处理焦化废水

卢永  
【摘要】: 焦化废水COD高、毒性大、可生化性差,是一种成分极其复杂的难处理废水。目前,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主要有A/O、A~2/O、A~2/O~2、SBR、MBR等。但这些方法COD、氨氮处理效果不稳定,出水色度高,工艺复杂、成本高,不能满足处理与回用要求。课题研究了基于催化微电解、固定化活性污泥及固定化白腐菌技术的处理工艺,并进行了现场中试研究。 根据焦化废水的特点,开发了HD TMAB改性沸石强化Fe-Cu催化微电解预处理方法,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Fe:Cu:沸石质量比为5:1.25:0.5,pH为4.0,HRT为45min,曝气量为15 L/(L废水min)(以下用L/(L min)表示)。该法氮杂环化合物去除率达68.5%,硫杂环化合物可被完全去除。预处理对后继生化处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效解决了传统微电解法适用pH范围窄、易板结问题。 为实现焦化废水同时脱氮除碳,分别在SBR和UASB反应器中选育了适应于焦化废水的高效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活性污泥。探索了基于PVA-SA包埋技术的好氧、厌氧活性污泥联合固定化体系:PVA 10%,SA2%,CaC03投加量0.5%,Si02投加量2%,活性炭投加量2%,污泥包埋量1:1(W/W),饱和H3B03+2%CaCl2作为交联剂,交联时间4h,采用1 mol/L KH_2PO_4硬化1 h。固定化活性污泥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条件:适宜的pH为7.5~8.5,HRT为21~27 h,曝气量为7.5~10.0 L/(h L),液固比为4:1~6:1。GC/MS分析表明,该法可将焦化废水中主要有机物均降解到未检出水平。固定化活性污泥为多孔结构,机械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达2年以上。解决了焦化废水中氨氮、酚、硫氰酸盐、氰化物等有毒物质的抑制问题。固定化活性污泥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方程为S=(2426+32.30113t)/(1+0.61873t),固定化活性污泥SND脱氮动力学方程为 固定化白腐菌对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具有独特的降解优势。以焦炭为填料,采用白腐菌BAF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pH为5.5~6.5,温度为30~40℃,HRT为24 h。该法COD去除率稳定在60~70%,酚的去除率稳定在95~98%,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采用PVA+SA谎酸铵+氯化钙法固定化白腐菌,生物量高,孔隙率高,传质效果好,性能稳定,易于活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适宜的pH为5.0~6.5,温度为30~40℃,HRT为18~24h。出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通过比较研究确定了焦化废水回用工艺。催化微电解-固定化活性污泥-固定白腐菌MBR-RO工艺出水COD和氨氮浓度分别为28 mg/L和0.12 mg/L,挥发酚已降至未检出水平(0.002 mg/L),可回用于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城市杂用水等。 现场中试结果表明:催化微电解-固定化活性污泥工艺出水COD在100~150mg/L,酚<0.5 mg/L,氨氮<5 mg/L,分别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和一级标准。催化微电解-UASB-固定化活性污泥中试工艺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新开发的工艺耐硫化物、氨氮和酚冲击负荷,无需进行混合液回流、污泥回流,流程短,占地少,剩余污泥少,运行成本比现行A~2/O工艺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亚乾,杨镭,李康敏,黄晓晖 ,方志健;海藻酸钠包埋活性炭与活性污泥的固定化技术[J];上海环境科学;1997年09期
2 李探微,韦苏,SillkeBen,AngenikaBan;气提式循环反应器生物膜与游离活性污泥的对比试验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9年03期
3 江树志;关于影响活性污泥沉降因素及设计沉淀池应注意问题的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陈吉庆;SBR法废水生化处理简介[J];中国氯碱;1999年03期
5 许宏良;;废水活性污泥生物处理中的丝状细菌[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8期
6 卓琳;傅敏;陈盛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污泥中金属元素含量[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8年01期
7 黎秋华;李平;陈忠正;吴锦华;梁世中;;活性污泥高质量总RNA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8 余宗学;严学亿;安立超;;耐盐微生物的培养与高含盐废水处理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12期
9 王发珍;李天增;;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J];建设科技;2009年07期
10 冯晓静;;臭氧处理制浆造纸废水[J];中华纸业;2009年18期
11 饶清华;林秀珠;邱宇;蔡如钰;;活性污泥对Pb~(2+)的生物吸附特征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9年06期
12 沈国;李茵;;废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总DNA的提取[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13 王美莲;田家宇;潘志辉;李圭白;;活性污泥中的水分测定及其脱水性能[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4 ;臭氧处理制浆造纸废水[J];福建纸业信息;2009年23期
15 ;炼油污水处理介绍[J];辽宁化工;1975年06期
16 齐金声;;肉类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活性污泥吸附再生法浅层曝气简介[J];冷藏技术;1981年04期
17 朱名钫;;活性污泥耗氧速率测定在生化处理试验中的应用[J];化工环保;1983年02期
18 邓家齐,顾曼如,涂炎香;葛化有机磷农药废水生化处理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84年09期
19 孙福德;满春生;;两段活性污泥再曝气法处理含酚废水过程动力学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20 吴献花,吴龙江;废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微生物动力学及其微生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方向[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可新;许木启;曹宏;徐军;;保定鲁岗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运转效能的生物评价[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崔成武;;低rbCOD及VFAs下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活性污泥水解技术[A];2009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杨芸;;活性污泥生化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运用[A];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张昱;高孟春;杨敏;胡建英;;利用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质谱分析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呼吸醌[A];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五届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源;孟凡刚;周忠波;黄国城;高贵和;;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时硝化反硝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李光伟;刘和;云娇;陈坚;;五氯酚对好氧颗粒污泥与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7 李培睿;李宗义;王振宇;王海磊;贾蕴丽;;活性污泥凝絮体的形成过程[A];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五届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冯生华;刘延华;;生物除磷糖控制(CHC)工艺的试验研究[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六期)[C];2000年
9 易洋;周勉;曾茂军;;磁生物反应器试验研究[A];2009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声贵;许木启;周可新;曹宏;;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种群动态与污水处理厂水质净化效能的关系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永;固定化活性污泥与白腐菌处理焦化废水[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金娟;活性污泥利用挥发性脂肪酸储存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陈玮;利用活性污泥混合菌群合成聚羟基烷酸脂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玮;利用活性污泥混合菌群合成聚羟基烷酸脂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翔;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胞外聚合物性质及其对污泥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江映翔;紫外线损伤微生物机理及增强活性污泥降解特性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7 杨知勋;海洋钻井平台废弃税基泥浆生物降解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俊建;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韩伟;“活性污泥—生物膜”一体式复合生物制氢工艺的运行与控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10 金敏;用于活性污泥性能评价的微生物群落芯片的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淑霞;微电解—活性污泥好氧生化法处理糠醛废水[D];吉林大学;2007年
2 赵振;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天山污水处理厂工艺优化改造中的模拟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3 石小锋;磷钙废水生物处理工艺选择试验[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黄平;循环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CAS-BT)污水处理设备的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10年
5 范石美;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开发及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6 李玉新;基于ASM3的活性污泥模型改进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朱现信;高压静电场促进活性污泥絮体沉淀和改善其活性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8 王传花;固定化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的探索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9 李志颖;城市污水活性污泥系统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10 鲜吉成;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反应器脱氮除磷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燕 胡敦明;从污水中找出“钱景”[N];淄博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来洁;追踪污水变清的奥秘[N];经济日报;2009年
3 邓国军;制药污水成为湖北环保新难题[N];中国环境报;2004年
4 记者 燕冰通讯员 蔡晓臻;“机器人”吞污泥吐肥料治蓝藻[N];苏州日报;2008年
5 李平;市污水处理厂通过省环保专项验收[N];武威日报;2007年
6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夏昕;活性污泥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N];中国环境报;2004年
7 陈希;污水处理全过程[N];大众科技报;2004年
8 阮莉珠;节能减排靠人力资源保障[N];上海科技报;2008年
9 徐琦;西朗污水处理项目技术领先[N];中国环境报;2007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吴迪;污水滤清“把关人”[N];北京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