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系统中时间、频率同步和峰均比降低问题研究
【摘要】: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作为一种高速信息传输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码间干扰能力强等优势。但OFDM系统和多输入输出MIMO- OFDM系统对时间和频率同步误差很敏感,特别是频率同步误差。准确的时间同步和精确的频率同步是OFDM系统和MIMO-OFDM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同时OFDM信号是通过多载波调制后的合成信号,所以OFDM信号存在较高的峰均比,这会给传输系统带来许多不利因素,这些都限制了OFDM技术的应用。
本论文针对OFDM中的两个关键技术(时间与频率同步技术和OFDM信号功率峰均比降低技术)展开讨论,并进行了基本OFDM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和仿真。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OFDM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背景,同时对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说明。文章从OFDM系统同步问题入手,详细讨论了目前OFDM系统中采用的符号定时同步(即:时间同步或帧同步)、频率同步和采样时钟同步,并对同步偏差所引起的OFDM信号子载波间干扰(ICI)和符号间干扰(ISI)进行了分析;其后,对OFDM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功率峰均比降低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仿真和对比,包括目前流行的信号预失真法(包括简单限幅、限幅滤波和压缩扩张变换方法等)、编码方法(包括线性分组编码、格雷码、互补格雷编以及码序列和结合雷德穆勒算法的格雷码等)、概率类方法(包括部分传输序列法、选择映射法、冲激整形法、多音加法、ACE技术等)。最后,论文中提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基于OFDM技术的数据传输系统,并对主要部分进行了设计仿真。
|
|
|
|
1 |
张瑞博;;基于降低OFDM信号峰均比的PTS技术研究[J];无线通信技术;2011年02期 |
2 |
张健;周凯;;一种改进的基于FFT/IFFT的预留子载波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
3 |
李庆;胡捍英;;基于子载波加权降低OFDM系统峰均功率比的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1年04期 |
4 |
王丽;谌明;卢满宏;;采用正弦压扩变换降低OFDM峰均比的方法研究[J];遥测遥控;2010年04期 |
5 |
王志新,李建东,陈晨,赵林靖;一种有效的OFDM符号定时和频率同步方案[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6 |
郝建民;正交频分复用(OFDM)体制—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体制[J];遥测遥控;2004年02期 |
7 |
俞鹤伟;;降低OFDM系统峰均比的压扩算法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J];电讯技术;2006年05期 |
8 |
段鹏;何明一;薛敏彪;;基于FPGA的OFDM时频同步系统的设计与仿真[J];测控技术;2009年11期 |
9 |
何雪云;周克琴;;OFDM系统降低峰均比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0 |
毛磊;于鸿洋;;OFDM系统中一种基于PN序列的频率同步算法及FPGA设计[J];中国有线电视;2006年05期 |
11 |
李光远;杨守义;穆晓敏;齐林;;降低MIMO-OFDM系统PAPR的一种改进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24期 |
12 |
马恒;宋志群;;OFDM系统中降低峰均比技术的研究[J];无线电工程;2008年04期 |
13 |
姜庆;郑建宏;;降低OFDM信号峰均比融合方法的研究[J];信息技术;2009年07期 |
14 |
李兵兵;王雯芳;葛建明;张丰华;;新的OFDM系统同步联合算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15 |
柴丽敏;王向阳;潘志文;;应用限幅降低OFDM系统的峰均比性能[J];电子工程师;2008年02期 |
16 |
严春林,李少谦,唐友喜,罗霄,房家奕;一种利用重复序列的OFDM频率同步新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10期 |
17 |
强秀凤,姚轶;采用OFDM技术实现低压输电线上高速数据的传输[J];电子工程师;2003年02期 |
18 |
刘建华;4G移动通信特点和技术发展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年29期 |
19 |
丁舒羽,陈健;OFDM的基本原理及FFT实现[J];山西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
20 |
高丙坤,朱宝泉,刘丰,赵忖;扩频和OFDM通信系统的快速同步[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