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31B镁合金的生物医用表面改性研究
【摘要】:
镁及镁合金作为一种新型可降解植入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综合力学性能,近年来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由于镁及镁合金较差的耐蚀性能导致的局部碱化、氢气释放和局部镁离子浓度过高等问题,会影响到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针对AZ31B镁合金作为新型生物可降解医用植入材料,在材料表面上成功地制备出稀土转化涂层、氧化锰转化涂层、电镀锌涂层和氟转化涂层,并对各涂层的制备工艺、微观形貌、相组成、成膜机理、耐蚀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氟转化涂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在体内外的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了稀土转化涂层,并采用正交试验对涂层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涂层均匀致密,厚度为2-4μm,主要成分为CeO2和MgO。腐蚀实验结果表明,稀土转化处理能够显著改善AZ31B镁合金在生理盐水及SBF溶液中的耐蚀性能。体外凝血实验结果表明,转化处理AZ31B镁合金表现出较好的抗凝血性能,具有与316L不锈钢相当的良好血液相容性。
(2)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了氧化锰转化涂层。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表面均匀分布有网状微裂纹,涂层厚度为4-6μm,主要成分为MgO、Mg(OH)2、MnO2、Mn2O3和Mn304。耐蚀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氧化锰处理能够有效提高AZ31B镁合金在SBF溶液中的耐蚀性能。体外溶血实验结果表明,转化处理能够有效抑制AZ31B镁合金的溶血反应。
(3)采用脉冲电镀方法,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了电镀锌涂层。镀锌涂层均匀,与基体结合紧密。电镀锌涂层后的AZ31B镁合金在SBF中浸泡时,表面会不断沉积Ca和P元素,表明涂层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然而浸泡实验与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电镀锌涂层未能有效改善AZ31B镁合金的耐蚀性能,不能作为镁合金表面的防护涂层单独使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复合涂层处理。
(4)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了氟转化涂层,并研究了处理工艺对涂层耐蚀性能及厚度的影响。涂层的主要成分为MgO与MgF2。氟转化处理能显著提高AZ31B镁合金在SBF溶液中的耐蚀性能。此外,氟处理将镁合金的主要腐蚀形式由点蚀转变为面腐蚀为主要腐蚀形式,使氟转化处理后的镁合金表现出“滞后”的降解行为。氟转化处理AZ31B镁合金具有优异的细胞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及抗菌性能。动物植入实验结果表明氟转化处理能够有效改善AZ31B镁合金样品在动物体内的耐蚀性能,提高植入样品表面的成骨活性,有利于材料在骨组织植入领域的应用。
|
|
|
|
1 |
张苗青;;白蛋白固定的聚氨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92年03期 |
2 |
闻荻江,冯芳,徐琰;Ca_3(PO_4)_2和Ca_5(PO_4)_3(OH)的表面处理及血液相容性[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3 |
颜廷亭;谭丽丽;熊党生;龚明明;张炳春;杨柯;;生物医用AZ31B镁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05期 |
4 |
朱明华;;运用聚合物表面模型作为生物膜[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89年06期 |
5 |
奚廷斐,王春仁,田文华,雷学会;四种国产嵌段聚醚聚氨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评价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89年04期 |
6 |
汤顺清,黄鹏,岳中仁,周长忍,邹翰;碳基纤维表面改性及血液相容性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
7 |
许建霞,王春仁,奚廷斐;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体外评价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年05期 |
8 |
刘通;张永君;;医用镁合金降解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21期 |
9 |
刘敬肖,杨大智,梁成浩,郭亮,孔力,蔡英骥;316L 不锈钢表面电镀Rh膜的腐蚀行为及血液相容性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1年02期 |
10 |
李伯刚,尹光福,康云清,郑昌琼,何欣亭;类金刚石薄膜血液相容性与蛋白吸附的关系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2年04期 |
11 |
易树,尹光福;生物材料表面界面特性与其血液相容性的关系[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3年02期 |
12 |
屠美,牟善松,周长忍;基材与液晶种类对液晶复合膜血液相容性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
13 |
侯晓彤,蔺嫦燕,吴广辉,李冰一,王璟;XZ-IIA型轴流血泵血液相容性的研究[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5年03期 |
14 |
杨越冬;于九皋;周永国;啜惠民;王东妮;;6-羧基壳聚糖的制备及血液相容性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
15 |
李静东;张小斌;郝立波;邢庆昌;王继芳;;聚乳酸乙醇酸/RNAⅢ抑制肽缓释微球的血液相容性(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51期 |
16 |
魏少敏;血管内皮的血液相容性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6年04期 |
17 |
刘青;王彭延;;改进医用聚氨酯血液相容性的研究进展[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91年01期 |
18 |
朱明华;;MPC接枝纤维素膜表面血液相容性的改进[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92年05期 |
19 |
刘金成,易定华,杨剑,贾林才,郝解玲,胡巧侠;心脏辅助泵隔膜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及毒理学[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8期 |
20 |
杜民慧,李建树,魏阳,谢兴益,何成生,樊翠蓉,钟银屏;生物医用脂肪族聚氨酯的合成、表征及血液相容性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