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二甲醚主机掺烧LPG喷雾及燃烧特性的仿真研究

王慧  
【摘要】:本文通过对内燃机理想工作循环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压燃式内燃机实现等压循环时热效率最高,同时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二甲醚(DME)发动机中掺混液化石油气(LPG)燃料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预混合压燃式发动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着火特点,并分析了喷油参数对实现预混合燃烧过程的影响。综合各方面因素,实现了DME发动机预混合等压燃烧过程,为进一步提高DME发动机效率提供参考。 理论研究发现:受机件强度的限制,压燃式内燃机必须限制其循环最高压力,为得到较高的热效率,需按定压加热循环工作,因此柴油机燃烧模式需遵循预混合近似等压燃烧理论。其燃烧方式要求燃烧放热在上止点附近,并且在着火前尽量将全部燃油喷入缸内,实现预混合燃烧以代替传统的空间雾化燃烧方式的扩散燃烧。 针对某机型进行了几何模型的建立和动态网格的划分及生成,之后对标定工况下掺混不同比例LPG燃料的DME发动机的气相流动过程、喷雾过程和燃烧过程等缸内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比较详细地展示了缸内流场、喷雾发展形态、及其燃烧的压力及放热率变化。研究表明: (1)通过对DME发动机掺烧不同比例LPG后气缸内混合气浓度场、温度场及燃料蒸发率(量)曲线的比较发现,掺混LPG燃料后,燃油雾化程度有所提高,预混合气量增大,分布趋于均匀,缸内温度随LPG量增加而有所下降; (2)通过其燃烧特性参数如着火始点、燃烧持续期、燃烧压力及放热率的计算比较发现:随混合燃料中LPG添加量的增加,其燃烧滞燃期延长,着火始点延后,燃烧持续期缩短。缸内燃烧压力略有升高,燃烧放热时刻和放热率峰值时刻推迟,同时放热率峰值大幅度增加。燃烧放热规律中扩散燃烧部分亦随LPG含量增加而减少; (3)在研究喷油参数对预混合燃烧影响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合适的喷油参数,添加高热值的燃料LPG等措施,使燃烧放热规律实现近似等腰三角形燃烧模式,实现了预混合等压燃烧理论。对于提高压燃式发动机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祁东辉,张春化,马志义,边耀璋;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戴彤焱,滕万庆,樊明英,尹继辉;LPG/汽油双燃料汽车排放特性试验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12期
3 姜照原,董蕙;LPG汽车的市场地位与前景[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1年02期
4 滕万庆,吕滨;双燃料汽车控制器性能试验分析[J];机电信息;2004年14期
5 李静;汽油——LPG双燃料汽车LPG系统的使用与维修[J];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6 吕滨,滕万庆;双燃料汽车排放控制性能试验研究[J];内燃机;2003年05期
7 滕万庆,吕滨;双燃料汽车控制器性能试验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4年02期
8 李玉石;马立强;;LPG加气机检定仪的检定[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1年04期
9 李强;新型液化石油气汽车发动机改造与应用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10 朱义伦,刘卓,何方正,黄震,邓康耀;LPG顺序喷射系统发动机性能模拟计算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2年05期
11 邵千钧,何文华,周文华,李波,周霞,徐航;电控喷射改善燃用LPG发动机动力性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2年05期
12 蒋兴,朱辉;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设计方案与性能比较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3 周俊杰,魏鹏,李锋,肖光飞;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2年02期
14 张新塘,高孝洪,潘志翔,王忠俊;柴油-LPG双燃料发动机排放性能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1年02期
15 周俊杰 ,魏鹏 ,李锋 ,肖广飞;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试验和燃烧过程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2年02期
16 万新兵,刘学琼;液化石油气客车底盘现状及发展[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1年03期
17 张虎,沈瑜铭,元广杰,桂梓楠,俞小莉;基于柴油机改造设计的LPG发动机研制[J];内燃机工程;2002年06期
18 李强;改善液化石油气汽车发动机性能的措施[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19 江同,楚书华,胡章其,熊树生;车用柴油-LPG双燃料发动机工作状态的控制及性能研究[J];机电工程;2004年02期
20 肖合林;张素英;张煜盛;;LPG/柴油混合燃料缸内直喷燃烧的实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鑫;李德祥;;基于载荷叠加法的LPG船结构强度分析[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9年优秀学术论文集[C];2010年
2 胡静;肖兵;;基于转矩预估的LPG发动机稀薄燃烧控制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赵承建;于孝红;;基于事故树分析方法的LPG储罐火灾风险评价研究[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冬平;张弘韬;王文华;;浅谈LPG城市客车底盘设计[A];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二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彭延建;张超;毕晓星;;LPG码头改造接卸LNG可能性浅析[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1年
6 马莹;简君;严可宁;杜晓清;杨廷富;于建生;;杜氏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LPG1基因序列获取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司兴明;姚良琮;吴幼青;;LPG作为原料可替换性分析[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玉枝;万生鹏;张辉;;长周期光纤光栅线性滤波解调系统实验研究及改进[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书忠;;浅谈大型全冷式液化气船船靠船操作[A];高速船及特殊用途特殊结构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C];2000年
10 谭志荣;季永青;;油气码头LPG在过驳作业中事故处理应急对策[A];高速船及特殊用途特殊结构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大为;增压稀燃电控预混合LPG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曹云鹏;船用LPG发动机喷射控制系统设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高红;氟利昂-12预混合燃烧水解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唐建群;LPG球罐腐蚀特性与再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5 袁海荣;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助燃剂研制及燃烧特性试验与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6 夏琦;柴油/甲醇组合燃烧的道路试验及燃烧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张俊军;二甲醚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及其性能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周磊;大涡模拟在燃油喷雾过程及多孔介质发动机中应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潘江如;燃料在线改质模拟和均质压燃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张韦;柴油机富氧燃烧及排放的实验研究与理论计算[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二甲醚主机掺烧LPG喷雾及燃烧特性的仿真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2 胡文海;微型车LPG系统的开发与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润;LPG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仿真与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成高峰;LPG燃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网络控制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秀栋;LPG发动机供给系统匹配设计与仿真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燕涛;炼厂液化石油气作为车用燃料的生产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孙业波;液态LPG在闪急沸腾下的喷雾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8 徐娟;低压LPG缸内直喷发动机混合气形成策略的基础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9 孙文栋;LPG储罐火灾爆炸危害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孙德志;分层稀燃LPG缸内直喷发动机混合气形成过程的理论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强 徐晓华;上海船务“帕提西亚”号LPG船载誉离厂[N];中国船舶报;2011年
2 方玉川;万邦永跃首次修复台塑LPG船[N];中国船舶报;2011年
3 记者 黄伯源;东莞首个专业LPG码头验收[N];东莞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仝晓波;气体能源时代LPG如何定位[N];中国能源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仝晓波;LPG当与电、天然气互补共赢[N];中国能源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仝晓波;乱象丛生的广州LPG市场[N];中国能源报;2011年
7 记者 舒涓;LPG是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N];广州日报;2009年
8 渝声;曼恩推出新型LPG发动机[N];中国船舶报;2011年
9 记者 袁丁;LPG公交车符合国家清洁能源标准[N];南方日报;2009年
10 潘伟英 曹春 苏英杰;太平洋海工首艘5000立方米LPG船建造顺利[N];中国船舶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