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英语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语篇连贯的认知功能分析

刘佳  
【摘要】: 英语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作为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如今迅速发展的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摘要语篇的连贯性对其功能及语言特色的体现有着制约作用。在《英语的衔接》一书出版之后,语篇连贯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许多语言学家提出了各种理论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固然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连贯的认识,但从认知功能的角度,系统的研究语篇连贯并阐释语篇连贯机制的研究还不多见。 论文主要结合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和关于语言三大纯理功能中的语篇功能及认知语言学的理想认知模型,原型理论和认知参照点等构建分析和解释所选60篇英语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语篇连贯的理论框架,对语篇连贯的本质与特点进行系统地讨论和分析,旨在探讨语篇连贯现象及连贯形成中的认知特征。 研究发现:在英语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中,及物系统主要由关系过程体现,物质过程和言语过程使用次之,存在过程偶尔出现。在主位系统上多使用简单主位,多重主位较少使用;无标记主位比有标记主位要多;常使用照应,连接词,重复等衔接手段;激活和补充认知世界中的知识和缺省信息有助于构建连贯的语篇,代词与所指之间关系的确认依赖于认知世界知识;认知参照点具有统领性功能,常由位于句首的主位部分充当;连贯的程度性可用原型理论解释,若语篇中使用了较多连接词,提供明确的认知导向,并且能实现概念成分之间的照应性,命题索引性和语用推理上的顺应性,就能在心智上形成一个统一的、可被理解的认知世界,该语篇可被视为连贯语篇的理想化认识模型,其连贯程度较高。 研究表明,语篇本身并不构成连贯,语篇只是为接收者该如何从先前己获得的知识中找到或构建意义从而达到连贯理解提供方向。语篇连贯的功能分析和认知分析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前者主要研究形式衔接即从语篇的外部语域来研究,而后者则把语篇连贯分析的重点置于语篇生成者上,主要从互动体验性和心智连贯性角度来论述,是对前一观点的发展;语篇连贯性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自身的思维规律。因此,可以说认知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发展和补充,这两个学派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毛荣贵;英语语言学的发展与《英汉大词典》[J];辞书研究;1995年01期
2 胡敏;发展思维能力 提高科学素质——论英语语言学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J];孝感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童朝华;薛粉玲;;英语定语形容词语言学解析[J];文教资料;2006年09期
4 韩斌;;教师信念与英语语言学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廖正刚;杨东阳;;关于英语语言学硕士生学术选择错位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6 林柯;;浅析新时期英语语言学课程中研究性教学的实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1期
7 ;刘唤群教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8 周君;;浅论英语语言学教材建设[J];成功(教育);2007年08期
9 郭英;;“英语语言学”课程改革谈[J];飞天;2011年02期
10 朱瑶瑶;;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1 孟静宜;;《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及考评体系改革研究[J];今日科苑;2009年21期
12 余运伟;;英语语言学教学方法创新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3 李红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本科《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的启示[J];华章;2011年12期
14 张廷;;浅谈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5 马伟林;;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16 田芬;孙颖;;英语语言学教学方法初探[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7 赵常友;;汉英颜色语词理据与意义的比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8 李淑梅;;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评价模式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9 李克;高兆金;;从英语语言学角度探析高级英语教学[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0 辜同清;;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连超;;概念隐喻理论与语篇连贯[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蒋联江;;基于RST的英语四级作文连贯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朱华;邱天河;;词汇衔接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钟华;;锐意改革 勇于创新 努力开拓中外合作办学新局面[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5 孙志农;;论语篇连贯的转喻机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罗贤;宋正国;丁国旺;;汉语语篇中光杆名词的指代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德亮;;语篇连贯性的量化测量——基于向心理论的研究[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8 钟玲;;英语“词本位”探究与语词透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建华;;英语主述位结构与汉语话题结构的对比[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10 费玲;;The Patterns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Bing Xin's Short Stories[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韩戈玲;语用标记语:双边最佳交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4 张玮;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周频;再论语言、心智和实在三者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9年
6 李冰;体裁理论和主位发展理论下语篇连贯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彭宣维;语篇主题系统[D];北京大学;2001年
8 李天贤;认知框架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杨才英;新闻访谈中的人际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杨宁;汉语零形回指消解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英语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语篇连贯的认知功能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忠善;语篇连贯的关联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王晓莉;从图式理论的角度看语篇连贯[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向阳;从认知角度看语篇连贯[D];浙江大学;2003年
5 洪振斌;语篇连贯的转喻视角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苏琴;陕西省独立学院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7 皇甫伟;中美大学生论说文语篇连贯和衔接性对比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8 翁依琴;语篇连贯的功能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建科;合成空间理论对语篇连贯的动态阐释[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方冰;语用预设及其对语篇连贯的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外国语大学 戴炜栋 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序[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屈金星 王俊禄 程英茜;大潮澎湃我引领[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韩大为金国庆;张开“口”与世界连通打开“窗”让梦想飞翔[N];消费日报;2007年
4 汪建平;英语语言实验教学浅谈[N];甘肃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杨心平;市发改委强化主位意识服务意识[N];乐山日报;2010年
6 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吴洪才;西交利物浦大学[N];新华日报;2008年
7 张静;北京街头新添蓝色风景线[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袁定波 本报记者 张亦嵘;服刑人员子女就业路难行[N];法制日报;2006年
9 谢苗枫 卫学军 罗伟民;外国高校来粤打响生源争夺战[N];南方日报;2007年
10 ;华侨华人期待“双解除”带动繁荣[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