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谷地形对浅埋煤层工作面动载矿压的影响规律研究
【摘要】:我国西部矿区普遍存在着沟谷地形的浅埋煤层开采条件,如地处陕蒙交界的神东矿区,为浅埋近水平煤层,部分沟坡的峰谷落差达30~70m,在沟谷处不仅松散表土层因冲蚀而缺失,部分基岩也因冲蚀而缺失。神东矿区活鸡兔井部分工作面在过沟谷地形时发生多起支架活柱急剧下缩甚至压架等动载矿压灾害事故,严重威胁了煤矿安全高效生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沟谷地形对浅埋煤层工作面动载矿压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相似模拟与数值模拟实验,对下列内容进行了研究:(1)浅埋煤层工作面过沟谷地形的矿压特征与产生动载矿压机理;(2)沟谷地形特征(沟谷沟深、坡角、被侵蚀的覆岩主关键层位置、沟坡走向投影线与工作面推进方向夹角)对浅埋煤层工作面过沟谷地形产生动载矿压的影响规律;(3)煤层层间距对重复采动工作面过沟谷地形动载矿压的影响规律;(4)浅埋煤层工作面过沟谷地形动载矿压的防治对策。
论文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揭示了浅埋煤层工作面过沟谷地形的矿压特征与动载矿压产生机理。浅埋煤层工作面在过沟谷上坡段易发生动载矿压,沟谷地段覆岩主关键层被侵蚀缺失是引起工作面出现动载矿压的根本原因。(2)掌握了浅埋煤层工作面过沟谷地形产生动载矿压的影响因素。沟深越大、被侵蚀的覆岩主关键层距离煤层越近、沟谷坡角越大、沟坡走向投影线与工作面推进方向夹角越小时,工作面越易发生动载矿压。(3)提出了沟谷地形下浅埋煤层工作面产生动载矿压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研究成果指导了活鸡兔矿21305、21306两个工作面和补连塔矿22303工作面过沟谷地形动载矿压灾害防治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
|
|
|
1 |
黄庆享;浅埋煤层厚沙土层顶板关键块动态载荷分布规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6期 |
2 |
魏秉亮,范立民,杨宏科;浅埋近水平煤层采动地面变形规律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1999年03期 |
3 |
董爱菊;张沛;杨花娥;杨渭清;;浅埋煤层厚沙土层采动卸荷破坏的“拱”状数学模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4 |
侯忠杰,谢胜华,张杰;地表厚土层浅埋煤层开采模拟实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5 |
董爱菊;张沛;黄庆享;杨花娥;杨渭清;;浅埋煤层周期来压动载机理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6 |
黄庆享;张沛;董爱菊;;浅埋煤层地表厚砂土层“拱梁”结构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9期 |
7 |
姜福兴,蒋国安,谭云亮;印度浅埋坚硬顶板厚煤层开采方法探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年01期 |
8 |
黄庆享;浅埋采场初次来压顶板砂土层载荷传递研究[J];岩土力学;2005年06期 |
9 |
王悦平;胡永凯;李晓辉;;浅埋煤层保水开采简述[J];山东煤炭科技;2009年06期 |
10 |
张杰;杨相海;;采场覆岩的流固耦合损伤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11 |
黄庆享;刘腾飞;;浅埋煤层开采隔水层位移规律相似模拟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年05期 |
12 |
王晓振;石飞;朱卫兵;李新华;;活鸡兔井沟谷地形下初次来压规律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年04期 |
13 |
李常文;汪锐;何孜孜;刘志洁;;高头窑煤矿河下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试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1年03期 |
14 |
赵宏珠;浅埋采动煤层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6年02期 |
15 |
张杰;马岳谭;;浅埋煤层保水开采的研究进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4期 |
16 |
张永平,杨君;浅埋煤层回采巷道采用裸体支护的可行性分析[J];煤炭技术;2004年11期 |
17 |
金广清,杨君;浅埋煤层回采巷道采用裸体支护的可行性分析[J];煤炭工程;2005年08期 |
18 |
谢大平;付国政;;浅埋煤层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8期 |
19 |
宋选民,窦江海;浅埋煤层回采巷道合理煤柱宽度的实测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年03期 |
20 |
吕贵山,张新江;回采工作面矿压和顶板管理[J];科技资讯;2005年2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