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煤层护巷煤柱膏体充填分层开采覆岩控制研究
【摘要】:膏体充填是实现煤矿绿色开采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也是实现老矿井遗留煤柱资源安全回收的重要途径。衰老矿井的煤柱开采条件复杂,工艺相对落后,常用分层开采法回收厚煤层煤柱,然而煤矿开采中充填体作为假顶,其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以韩王煤矿厚煤层护巷煤柱膏体充填开采为研究背景,对上、下分层巷采工作面协调布置、巷采工作面合理采宽、充填体假顶稳定性、支承压力影响因素等做了系统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1)本文针对韩王矿厚煤层护巷煤柱的回收,提出无煤柱分层巷采全部充填法。该方法上分层巷采工作面倾斜布置,下分层巷采工作面伪斜布置,减小了充填体之间弱面对假顶强度的影响。
(2)建立充填体假顶力学模型,推导出了上覆岩层对假顶是否施加载荷的判据和假顶极限跨距公式,通过公式计算发现,①不同强度的充填体假顶厚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不同,抗拉强度较小时,假顶厚度与极限跨距关系曲线存在极值点,假顶并非越厚越稳定;假顶强度较大时极限跨距与厚度呈正相关趋势。②假顶极限跨距随着假顶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数值模拟也证明了这一点。
(3)理论分析表明,工作面推进到老顶初次垮落步距时,采高从0开始增加,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峰值从0增加到一定数值后老顶断裂,而后采高继续增加,支承压力峰值有所减小并向煤壁深处转移。本文根据此规律推算出了老顶断裂前的极限采高mmax公式。
(4)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老顶断裂与否关系到采高对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膏体充填开采等价采高较小,老顶不断裂,随着等价采高的增加支承压力峰值有增大的趋势,这区别于垮落法开采采高对支承压力的影响规律。此结果印证了理论分析结论(3)中的观点。
|
|
|
|
1 |
赵才智,周华强,瞿群迪,关明亮;膏体充填材料力学性能的初步实验[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2 |
高武;;实施矸石膏体充填采煤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煤炭;2009年10期 |
3 |
吴金刚;王公忠;郭志磊;杜学胜;;矸石膏体充填实验指标确定[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
4 |
刘进晓;刘伟韬;穆玉兵;赵国会;;矸石膏体优化配比及其力学性能基础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2期 |
5 |
王天刚,黄玉诚,李飞跃;在稳定流状态下似膏体料浆流变特性研究[J];有色矿山;2003年06期 |
6 |
解飞翔;;岱庄煤矿膏体充填管路方案选择及优化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年02期 |
7 |
李瑞;王洪江;吴爱祥;王春来;刘晓辉;冯志宏;严庆文;黄学贵;;膏体矿井充填对地下水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
8 |
吴爱祥;杨盛凯;王洪江;焦华喆;肖云涛;;超细全尾膏体处置技术现状与趋势[J];采矿技术;2011年03期 |
9 |
李梦;谢军峰;宋光远;何利辉;李亮;;膏体充填材料变形性能的研究[J];粉煤灰;2012年02期 |
10 |
张新国;王华玲;李杨杨;史俊伟;;膏体充填材料性能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
11 |
王海龙;郭惟嘉;陈绍杰;李秀山;李博;;煤矿充填膏体力学性质试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2年04期 |
12 |
张若江;张新国;白继文;李秀山;;膏体充填材料配比试验与水化反应机理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
13 |
张呈祥;张若江;申世平;;膏体充填技术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3年01期 |
14 |
张建公;郭科伟;张步勤;王桂梅;;充填膏体制备及泵送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9期 |
15 |
吴金刚;杨书召;王公忠;;膏体充填矸石级配优化试验研究[J];中州煤炭;2013年09期 |
16 |
;牙膏膏体内加入水玻璃的作用[J];日化情报;1975年06期 |
17 |
B.E.J.斯基勒斯,杨鹏,蔡嗣经;澳大利亚坎宁顿矿膏体充填站的设计及其系统布置[J];国外金属矿山;1998年05期 |
18 |
王文潜,黄云峰;深度浓密与膏体制备[J];金属矿山;2001年10期 |
19 |
肖尚武,张敬,谢良;膏体充填水泥添加方式的试验研究[J];有色矿山;2001年01期 |
20 |
胡华,孙恒虎,黄玉诚,杨宝贵;似膏体粘弹塑性流变模型与流变方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