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超声波在类岩石材料裂隙扩展过程中的传播特性及应用

吴顺涛  
【摘要】:本文结合国家自然基金“基于超声相控阵探测的深部巷道围岩裂隙演化机理试验研究”(51404255)课题研究,以探求超声波在不同类型裂隙扩展过程中的声学参数变化规律,建立大尺度模型实验中裂隙识别和解释方法为研究目标。采用了“单轴加载-超声波测试-数字照相”联合测试分析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设计了单条倾角(QJ组)、双条平行岩桥(YQ组)、双条交叉(JC组)及平行多排(PS组)四组类岩石材料裂隙模型,利用RS-ST01C非金属超声检测仪测试并分析了超声波通过这些典型裂隙模型不同剖面时的波速、波幅、频率变化规律,并数值模拟了上述超声参数及能量(声压强度)的衰减规律。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模型试件加载破坏过程中波速及波幅根据全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加载开始至峰前0.65σ_c~0.9σ_c,该阶段波速和波幅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第二阶段为峰前0.85σ_c至峰值应力σ_c处,该阶段试件开始萌生裂纹并迅速扩展、变形量加大,导致波速及波幅陡降,且无原生裂隙的完整试件由于裂纹扩展速率较缓慢,波幅陡降具有明显滞后现象;第三阶段为残余强度阶段,波速及波幅持续降低至突变(无法采集)。(2)在模型试验过程中变形损伤累积的第二阶段,试件内部裂隙发展受早期原生裂纹诱导,裂纹萌生情况及表面变形量对波速及波幅变化特性影响显著。但当裂隙发展方向与测试方向一致时(0~o),裂隙试件表面裂纹萌生模式为共轭张拉裂纹,萌生裂纹的对称性导致应力达到峰值应力时不同测试路径上波速及波幅降低幅度相近,因此在该应力状态下利用超声波测试技术探测岩体内部此类裂隙容易漏判。(3)获得了不同裂隙倾角、岩桥间距等典型裂隙模型的变形破坏特征及相应的超声传播与衰减特性。回归分析了零应力条件和加载峰值两种状态下波速、波幅与初始裂隙参数关系(倾角β、岩桥长度b、交叉角度γ和裂隙排数s)的线性或指数关系。通过岩体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前、后声学特性关系,获得了部分识别典型裂隙的超声参数反向解释方法。(4)根据全应力-应变曲线进行的三阶段的声学参数刻画,结合PhotoInfor数字照相变形量测技术分析获得的试件局部变形特征,分析了现有无损探测仪器在模型实验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参数设定范围及调整方法。(5)利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了声波参数与裂隙参数的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超声波波幅透射系数、能量传播(声压极大值)与不同裂隙参数之间的公式,结合模型实验的典型裂隙传播特性及反向解释方法,为建立大尺度模型实验中裂隙识别方法奠定良好基础及重要的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耀栋;;岩石摩擦滑动特性分析[J];明日风尚;2016年20期
2 王春权;王成虎;张杰;刘卓岩;江英豪;;浅议实验室岩石抗拉强度测量方法[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2016年02期
3 邓跃红;岩石材料强度与材料内部缺陷分布分形性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1年06期
4 B.B.日夫斯基;丁振坤;;在断层带内掘进巷道时地压值的预测[J];国外采矿技术快报;1987年33期
5 柴志浦;;岩石切割机理及刀具磨损问题的探讨[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6 林卓英;吴玉山;;岩石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及变形特征[J];岩土力学;1987年03期
7 谢和平;;岩石材料的局部损伤拉破坏[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88年02期
8 李铀;陈至达;朱维申;;材料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相互关系的探讨[J];岩土力学;1988年03期
9 莫海鸿,陶振宇;类岩石材料的本构方程[J];水利学报;1989年07期
10 谢和平;陈至达;;岩石断裂的微观机理分析[J];煤炭学报;1989年02期
11 连帅龙;万文;赵延林;;双轴加压下双裂隙类岩石材料破坏试验与数值[J];矿业工程研究;2018年04期
12 郑小龙;赵奎;曾鹏;龚囱;廖鑫;;不同粒径胶结类岩石材料损伤模型研究[J];中国钨业;2018年01期
13 赵娜;王来贵;于永江;;基于内动力的非均匀岩石材料I型断裂扩展过程分析[J];煤炭学报;2015年07期
14 李明田;李术才;杨磊;张宁;;类岩石材料中表面裂纹扩展模式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09年01期
15 张波;杨学英;李术才;郭帅;唐鹏越;李海燕;杨磊;孙怀凤;王书刚;;含两组叠置X型裂隙类岩石材料单轴拉伸破坏特征[J];煤炭学报;2017年08期
16 路德春;杜修力;;岩石材料的非线性强度与破坏准则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12期
17 李宏松;;文物岩石材料劣化形态分类研究及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年01期
18 刘传孝;蒋金泉;刘福胜;王素华;;岩石材料微、细、宏观断裂机理尺度效应的分形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10期
19 李银平,王元汉;压荷载下类岩石材料中的锯齿形裂纹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20 曾亚武,赵震英,朱以文;岩石材料破坏形式的分叉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亚武;赵震英;陶振宇;;岩石材料的分叉和稳定性[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雷冬;余快;李昂;邵国建;任青文;;岩石材料全场变形测量和损伤应变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王鲁瑀;;分析力学观点下的岩石材料裂纹尖端运动初步理论[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4 黎立云;车法星;刘大安;;类岩石材料多裂纹模型破坏分析[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尤明庆;苏承东;申江;;岩石材料的非均质性与动态参数[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6 王鲁瑀;陈卫忠;谭旭燕;马永尚;臧传伟;;关于岩石材料裂纹演化的热力学-统计物理的初步理论[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杜春志;刘卫群;茅献彪;;非协调数值方法及岩石材料脆断研究综述[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鲁晓兵;王义华;王淑云;崔鹏;;多孔岩石材料局部化变形的分叉分析[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鲁瑀;;岩石材料裂纹演化及止裂效应的数值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薛云亮;李庶林;林峰;徐宏斌;;类岩石材料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应变耦合本构关系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功;白垩系冻结岩石的力学试验及其损伤演化声发射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2 吴洋;冻融循环下类岩石材料强度、损伤及蠕变特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3 郭少华;岩石类材料压缩断裂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张华;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损伤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杨敬源;井壁稳定性若干力学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江;温度应力诱发的岩石裂纹扩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2 马振洲;混凝土/岩石界面断裂率相关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乔盼盼;水对花岗岩瞬时强度及时效变形破坏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4 吴顺涛;超声波在类岩石材料裂隙扩展过程中的传播特性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5 杨家琦;颗粒离散元岩石模型参数特性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6 周永涛;三点弯曲作用下不同粒径组成的类岩石材料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
7 刘丛丰;不同体积非均质度条件下类岩石材料声发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
8 崔大顺;不同贯通度下节理岩石动态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8年
9 钱国双;岩石材料真实断裂参数确定及断裂破坏预测方法[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
10 赵铭久;不同粒径类岩石材料拉压作用下次声信号特征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一 凡;为使建筑物坚如岩石[N];中国质量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