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垛山煤矿11采区2煤顶板含水层区域疏放水技术研究
【摘要】:煤矿水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在我国煤矿伤亡人数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为保障煤矿避免水害事故,对防治水展开研究具有较大意义。论文以麦垛山煤矿11采区2煤顶板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实践等研究手段,对11采区2煤顶板含水层疏放水技术进行研究,并制定了区域疏放水方案,取得了如下成果:通过对麦垛山煤矿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资料、长观孔水位动态变化和相邻红柳煤矿2煤已回采工作面顶板直罗组下段含水层可疏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麦垛山煤矿11采区2煤顶板直罗组下段含水层具备可疏性。基于局部变权模型的构建原理,建立了空间各点的局部变权富水性指数模型,对局部变权富水性指数进行等值线绘制,得到基于局部变权的富水性分区图,对11采区2煤顶板直罗组下段含水层进行了富水性分区,总体上采区东北和西南部富水性较强,西北和东南部富水性较弱。基于11采区2煤工作面实际顶底板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的手段对11采区2煤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和冒落带发育高度进行预测,11采区2煤工作面冒落带高度参考周边矿井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厚煤层和中厚煤层的裂采比分别为11.85和16.22。通过数值模拟可知,2煤采高为3.87m时导水裂隙带发育最大高度为31.3m,裂采比为20.59,2煤工作面回采产生的导水裂隙带能够沟通至1~2煤间延安组含水层和直罗组下段含水层。根据对11采区2煤工作面顶板含水层评价结果及涌水预测结果,综合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分析结果,以及工作面“两带”发育高度预测值,对11采区2煤工作面顶板直罗组下段含水层区域含水层疏放水方案展开研究,制定了11采区2煤工作面采掘期间顶板疏放水技术方案,保障了矿井安全回采。本论文含图33幅,表25个,参考文献5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