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成长壮大,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创新的一支新力量和社会活力的源泉。新的社会阶层的生长既包括经济能力,也包括政治能力,作为中间阶层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政治认同状况、认同程度成为转型期社会政治体制、机制转型成效的“试金石”,又直接关系着党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合法性基础范围,在维护政治秩序稳定和推动政治社会化进程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存在着对新的社会阶层这一群体重视不足,将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问题与其他群体的政治认同混为一谈的问题,缺乏对这一政治认同未来走向“风向标”群体的准确把握。同时,也存在着增强政治认同的主要途径仍以自上而下的压力传导的服从性、政策主导的利益优化、一元主导的意识形态“灌输”型路径为主,这种在过去发挥了较大作用的政治认同建构路径在全球化蔓延、社会阶层结构复杂变动、多元社会思潮交织激荡的全媒体时代,在“消费社会”“个体化社会”“风险社会”中,在新群体中面临着有效性不足、适应性欠佳的问题,缺乏针对新时期新的社会阶层特性的政治认同路径建构。考虑到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的关键性、广泛影响性以及其政治认同特征的未来指向性,应首先从学术史的角度厘清了何谓新的社会阶层,并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明确了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的基本含义、主要指向和关键作用。在对转型社会中、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新境遇中增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传统途径的比较、反思中,凸显以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的必要性,创新性的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视角对新群体中的政治认同问题进行剖析,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中广泛应用,力图使思想政治工作从社会变化中找到自己的新定位和新任务、在与社会的紧密互动中实现自身的形态变迁和理论创新。明确了对新的社会阶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主体与重要主体、功能体系与实现路径,深入剖析了思想政治工作与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的内在关联,论证了以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的可行性。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在增强政治认同中的历史梳理,解决当前以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以何为镜,从何入手的问题,为当前以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提供经验借鉴。客观审视了当前以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剖析了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变迁、社会治理成效有限、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性弱化、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悬浮化”所造成的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知—情感—价值—实践”的转化之难,为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的路径提供明确的目标靶向。在以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的路径优化上,采用系统建构的方法,打破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承担“辩护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定位,创新性的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建构者”,提出要遵循政治认同建构中个体自我认同与对政治客体认同的这两个面向,注重政治认同主客体的交互性,将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提升与思想政治工作内在发展看作一体同构的过程。以同意预设的共识性为前提,在与新的社会阶层的自愿商谈下达成共识;赋予理性的适度性,把握好建构政治认同的强度与效度;注重认同过程的“协商式”互动;关注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生成底版的差异性,注重内容体系的丰富性,认同形式的多元化、间接性,认同空间的“虚-实”交互性,遵循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的生成规律、引导作为政治体系的认同客体走向“公共善”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创设良好的制度与社会环境、增强其政治效能感,打造引发新的社会阶层共鸣的工作话语,探索一条以人为本,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从“政治被认同”到去“认同政治”的认同建构路径。实质上,以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既是思想政治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重点工作,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群体、新环境下实现自身生长的过程。总之政治认同是在不断变化中的认同,新的社会阶层亦是一个流变中的群体,对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的提升是一个未竞的事业、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囿于个人能力和论文的篇幅,仅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切入视角,探索性的分析了当前以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认同何以必要、以何可能、何以作为,未来仍需学者们继续开展更多建设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