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预测的声发射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 AE)技术是无损监测评估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声发射预测冲击地压的普及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且急需解决的是抗噪声性能差、定位不准确及预测预报需要人为干预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冲击地压机理的基础上,从声发射信号处理的角度对以下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1.准确获取能表征煤岩体特征的声发射信号是准确预测冲击地压的前提条件。针对井下噪声复杂多变且具有特殊规律的环境,在分析矿井噪声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双自适应滤波器,并应用于预测冲击地压声发射信号的消噪处理。同时对双自适应滤波器涉及的两个方面:自适应滤波算法和自适应非均匀子带滤波器进行分析设计。
2.矿井声发射监测中定位主要采用被动时差定位法,其中时间延迟估计是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其准确程度直接决定定位的精度。声发射信号在煤岩体中的传播特性直接影响其定位算法的选择,本文首次搭建了声发射信号在煤岩体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并以此建立了以数字滤波器级联构成的数学模型。在建立时差定位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小波分析和广义互相关相结合的时延估计方法。
3.声发射预测预报专家系统可以弥补矿井人才缺乏,提高预测的精度。本文将在实验室测定的煤岩层冲击倾向性指标和现场的声发射监测数据相结合,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的三层模型。并且将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引入模型中来训练隶属度函数,克服由于人为原因造成预测的误差。通过仿真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4.传感器的布置一方面影响时差定位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影响系统成本。在矿井中对声发射传感器的布置与其他方面的应用很大的不同的点就是随着开采区域的扩展,需要监控的区域不断扩大。如何通过增加少数传感器可以达到最佳的监控效果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为了弥补微弱声发射信号只被一个固定传感器检测到,导致无法准确定位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与有线网络相结合的监测矿震的方法,建立监控模型,并对无线网络的定位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改进。
|
|
|
|
1 |
王乃鹏;;浅析生产矿井冲击地压治理途径[J];煤矿开采;1991年02期 |
2 |
陶春玉,齐新良,王结流,纪厚民;孔庄矿水采工作面冲击地压分析及防治措施[J];江苏煤炭;2003年02期 |
3 |
宋振骐;刘先贵;王乃鹏;韩建新;;陶庄煤矿水采区冲击地压的研究[J];煤炭学报;1988年03期 |
4 |
Л.Г.艾拉佩强;杨培章;;矿井冲击地压的预测与预防(二)[J];矿业工程;1989年11期 |
5 |
齐庆新,刘天泉,史元伟,吕家立;冲击地压的摩擦滑动失稳机理[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5年Z1期 |
6 |
崔德仁;挖出来的“自然”灾害[J];当代矿工;1996年07期 |
7 |
宋维源,潘一山,沈连山;冲击地压的非线性动力反演及预报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
8 |
王克杰,李永明,李仕明,翟新献,张吉林;能量分析在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的应用[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9 |
李坤,田慧欣,宋守志;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冲击地压预测[J];中国矿业;2004年10期 |
10 |
朱之芳;抚顺龙凤矿冲击地压实验室研究报告——用煤(岩)刚度建立冲击性指标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85年S1期 |
11 |
冲击地压课题组
,赵本钧;抚顺龙凤矿冲击地压成因规律、预测和防治的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85年02期 |
12 |
贺承喜;急倾斜天眼施工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J];煤矿安全;1986年04期 |
13 |
朱之芳;;全应力应变曲线在冲击地压中应用的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1986年03期 |
14 |
戴维福里德;周先明;;关于冲击地压问题的研究[J];采矿技术;1986年14期 |
15 |
李信;冲击地压应力空间的模拟试验及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1987年01期 |
16 |
郑痴佛;4.“AWIA’87”冲击地压软件包简介[J];国际地震动态;1995年10期 |
17 |
李兴亚;忻州窑矿冲击地压的特点与成因分析[J];同煤科技;1995年01期 |
18 |
徐方军,毛德兵;华丰煤矿底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J];煤炭科学技术;2001年04期 |
19 |
李英杰,潘一山,唐巨鹏,唐鑫;五龙矿冲击地压危险区划分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年01期 |
20 |
李忠华;潘一山;;瓦斯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