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有机氯化物的反应精馏合成研究

张跃  
【摘要】: 反应精馏是一种通过反应精馏塔将化学反应单元过程与精馏分离单元过程耦合为一体的新的化工过程,与传统的化工生产过程相比,其具有收率高、选择性好、节省能源、工艺、步骤少、便于自动化操作等优点,因此引起化工研究领域和化工生产企业十分的重视。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反应精馏工艺相继开发代替了传统的化工生产工艺。但目前已开发的反应精馏技术都是利用目的产品的沸点远低于原料的沸点的共性,这一共性有利于反应精馏技术的实施。有机氯化产物其沸点均高于未氯化反应前原料的沸点,这给反应精馏合成有机氯化产物带来困难,尽管如此,在有机氯化产物合成中应用反应精馏技术提高选择性,控制氯化深度是十分必要。本论文采用反应精馏技术氯化苄的合成、氯乙酸的合成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且对一氯丙酮、氯苄系列产品进行了反应精馏研究,都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氯化苄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用于医药、染料、农药、增塑剂、表面活性剂、香料、助剂、化妆品、卫生用品、洗涤剂、食品等行业中。 工业上氯化苄生产大多采用歇釜式氯化、间歇精馏的方式,少数采用连续釜式氯化、连续精馏的方式。釜式反应生产过程中,氯化苄浓度达到20%时即有副产物二氯化苄产生,使单程氯化深度较低,原料单耗和操作费用高,环境污染较重。反应精馏技术应用到该领域可解决原料转化率与产品选择性的矛盾,该合成方法的研究在美国刚刚起步。 本研究是以甲苯和氯气为原料,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精馏合成氯化苄。首先从甲苯光氯化反应的动力学机理着手研究,实验考察结果表明反应主要发生液相均相拟一级反应;然后对反应精馏塔物料变化进行解析,将全塔分为两段,以产品浓度为公共主变量,分段处理反应段和提馏段;再经动力学推算知,要直接获得98.5%以上的产品,必须控制反应区原料收率在14.5%以内。在上述设计基础上制作了用于氯化苄合成的反应精馏塔,探索了塔顶回流速率、光照强度、原料和产品进出料配比、原料中的水份和铁质对连续反应精馏合成氯化苄的影响,并考察了该塔的生产能力。 氯乙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医药、染料、农药、纤维素衍生物的中间体,在有机合成也广泛应用,其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发展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国内均采用间歇釜式生产,一氯乙酸生成的同时也生成了副产物二氯乙酸,反应终点二氯乙酸浓度在12-25%。大量二氯乙酸的生成不仅增加了原料消耗,提高了成本,而且由于后续分离困难,使氯乙酸产品质量较低,加之二氯乙酸的用途很少,造成资金和设备的巨大浪费。 为了控制二氯乙酸的生成,降低氯乙酸的物料消耗,本论文采用连续法合成氯乙酸。通过对醋酸催化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是:催化剂为乙酸酐,用量为8%:助催化剂为硫酸,用量为0.8%;反应温度为100-105℃;氯化深度为反应体系中氯乙酸含量不超过30%;实验装置为;反应器为D=4.5cm,H=75cm 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有机氯化物的反应精馏合成研究2 的IOOmL圆筒型反应器,塔釜蒸发器为Z000mL四口瓶,塔径35mm,精馏塔为1.3m的 玻璃填料塔,进料位置距塔顶o.72m;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到较好的工艺条件:乙酸和氯 气摩尔比1:1,乙酸进料流量为8.50ml/min,回流比1.0。控制反应体系中氯乙酸含量不 超过30%,最终所得产品氯乙酸含量达98.5%,二氯乙酸含量小于0.5%,以目前实验装 置24小时可得氯乙酸2.938kg。连续法与间歇法相比,可简化操作,产品纯度高,污染少。 通过大量实验,对反应精馏技术的原理进行了理论研究,从中探索得出反应精馏法合 成氯化节、氯乙酸等有机氯化物的工艺路线,为氯化节和氯乙酸的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生 产工艺,为反应精馏技术应用的理论研究拓展了新的内容,并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基本数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劲松,白鹏,朱思强,杨志才;反应精馏过程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2年01期
2 陶贤湖,杨伯伦,华贲;反应精馏过程中的场协同分析[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3 张瑞生;张家庭;宋宏宇;;反应精馏进展[J];化学世界;1992年09期
4 董威;发展中的反应精馏技术[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5 张德立,汪宝和;反应精馏合成顺丁烯二酸二丁酯[J];石油化工;1998年01期
6 周传光,郑世清,胡仰栋,韩方煜;部分牛顿法模拟反应精馏过程[J];化学工程;1993年03期
7 丁斌,郭向明,金朝辉,韩运华;丙烯酸正丁酯生产新工艺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张猛,徐用懋;甲基叔丁基醚反应精馏过程联合控制方案设计[J];石油化工;2004年11期
9 叶庆国,马殿涛,李建立;反应精馏合成丁酸异戊酯[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周传光,赵文,韩方煜,高健;反应精馏过程图解法设计策略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11 闫科林;MTBE装置反应精馏塔工艺操作条件的探讨及优化[J];齐鲁石油化工;2001年03期
12 张景航 ,赵明星 ,关跃 ,朱宝福 ,刘文玉;反应精馏用于C_1—C_4脂肪酸水溶液连续酯化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1981年03期
13 许锡恩;朱宝福;陈洪钫;白庚辛;;反应精馏(Ⅰ)[J];石油化工;1985年08期
14 许锡恩;朱宝福;陈洪钫;白庚辛;;反应精馏(Ⅱ)[J];石油化工;1985年09期
15 于元坤;李天真;;美国的MTBE反应精馏技术[J];齐鲁石油化工;1988年01期
16 盖旭东;反应精馏分离[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17 王化淳,郭光远,李复生,刘邦孚,谈遒;共沸反应精馏制取叔丁醇钾[J];石油化工;1997年11期
18 刘庆林,肖剑;利用压力影响恒沸点由反应精馏精制THF[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1年02期
19 李云华,刘新生;反应精馏数学模拟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03年04期
20 陆茵,吕德伟;串釜式反应精馏的非平衡级模型模拟[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臻;施云海;;反应精馏技术的研究进展[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彭丽敏;尚会建;盖丽芳;郑学明;;反应精馏制草酸二乙酯新工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3 王华军;吴江;赵国胜;杨伯伦;;反应精馏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4 彭丽敏;尚会建;盖丽芳;郑学明;;草酸二乙酯合成新工艺[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5 郑学明;尚会建;胡国胜;李明;;氯乙酸深度氯化的探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黄长江;崔现宝;杨志才;;反应精馏法提纯乙酸乙酯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传质与分离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孙莉君;李柏春;吕建华;王志英;;乙酸与甲醇酯化反应精馏技术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晶;田恒水;朱云峰;;反应精馏合成聚碳酸酯预聚体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化利用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晶;田恒水;朱云峰;;反应精馏合成聚碳酸酯预聚体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10 马晓华;许振良;袁海宽;;渗透汽化耦合乙酸乙酯反应精馏过程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跃;有机氯化物的反应精馏合成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2年
2 张猛;反应精馏过程的建模与优化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刘模;米根霉发酵液中乳酸酯化水解精制工艺、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媛;乙酸氯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分离耦合工艺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5 徐俊明;生物质热解油分类精制基础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6 高鑫;微波强化催化反应精馏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徐骏;“背包式”反应精馏优化理论和应用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8 王向宇;纳米钯/铁双金属体系对氯代有机物催化还原脱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崔咪芬;苯氯化三相催化精馏过程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10 徐亚荣;基于FCC汽油硫化物烷基化硫转移反应精馏脱硫的清洁汽油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凤梅;带时滞的反应精馏模型的数值模拟[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2 王丹阳;反应精馏制备乙酸乙酯新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涛;1-氯-1,1-二氟乙烷反应精馏工艺的定态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齐彩霞;反应精馏隔壁塔合成碳酸二乙酯工艺的模拟与控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赵欢欢;背包式反应精馏生产甲缩醛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艾臻;反应精馏法合成羟基乙酸甲酯过程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蒋峰;反应精馏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石秋玲;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中反应精馏除硼的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陈桂平;乙酸光氯化背包式反应精馏耦合工艺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10 张晓杰;基于gPROMS的反应精馏过程模拟与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笛;新法合成氯化苄中试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石化报;2000年
2 李琼;氯乙酸价格不断下行[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记者 陆晓辉;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工厂氯乙酸装置扩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4 通讯员 魏玉安 记者 孙铁军;“亚洲氯化苄之王”长大了[N];连云港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陈国兴;氯乙酸发展亟须跨越初级阶段[N];中国化工报;2009年
6 金霖;氯乙酸将再迎发展机遇[N];中国化工报;2003年
7 李琼;原料波动困挠氯乙酸市场[N];中国化工报;2009年
8 刘仲;阿克苏诺贝尔泰兴氯乙酸厂成功扩产[N];中国石化报;2009年
9 南风;合成技术先进化 下游产品系列化[N];中国化工报;2001年
10 记者 张从春;连云港“泰乐”氯化苄走俏亚洲[N];国际商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