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改性PET共聚酯的合成及其与PC合金的研究

陈正南  
【摘要】: 由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代替部份乙二醇(EG)合成出的共聚酯称PECT;由间苯二甲酸(IPA)代替部份对苯二甲酸(PTA)合成出的共聚酯称IPET;由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代替部份乙二醇(EG),间苯二甲酸(IPA)代替部份对苯二甲酸(PTA)合成出的共聚酯称IPECT。CHDM的加入降低了PET的熔点(Tm),加快了PET的结晶速度,改善了PET的加工性能。将PECT共聚酯与PC形成合金可以提高PC的耐溶剂性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国外在这方面的报导较多,而国内目前关于此方面的报导还很少,尤其是IPET,IPECT共聚酯的合成及与PC合金方面仍处于空白。因此对PECT,IPET,IPECT聚酯的合成及其与PC合金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采用1,4-环己烷二甲醇(CHDM),间苯二甲酸改性PET,按照不同的CHDM,IPA含量合成出了一系列共聚酯。对共聚酯合成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确定了共聚酯合成的最佳方法。使用DSC对共聚酯的热性能做了表征,并将共聚酯与PC共混合金,测试了合金的相容性和力学行为。 共聚酯的合成分别采用了酯交换法,直接酯化法和醇解法。通过对反应时间,反应压力的研究发现:酸醇比为1:1.6,酯化反应温度为190-220℃,酯化率达到95%时即为酯化结束,通常酯化时间为4h,缩聚反应温度为250-260℃,缩聚反应时间控制在3.5h,在这种条件下合成出的共聚酯特性粘度较大。 PECT共聚酯随着CHDM含量的增加,Tg线形增加,Tm下降,冷结晶温度Tc降低,结晶速率变快。将PECT共聚酯与PC的共混,体系为相容的体系,比起纯PC,降低了加工温度,合金在相同的PC比例下,比起PET/PC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均有提高,特别是当CHDM含量为25%时,冲击强度提高了265%。对于恒定CHDM比例的共聚酯与PC形成合金,随着PECT共聚酯含量的提高,合金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拉伸伸长率有所提高。当PECT共聚酯含量占合金的40%时,拉伸伸长率比PC提高了40%。 IPET共聚酯中间苯二甲酸的加入共聚酯的反应速度。研究了IPA含量为5-30%的范围内IPET共聚酯的热性能。结果表明IPET共聚酯随着IPA含量的增加,Tg降低,冷结晶温度Tc变大,而熔融温度Tm变小。固定IPA含量下,改变 WP=7 共聚酯中CHDM的含量,随着CHDM含量的增大,共聚酯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大,但是远小于相同CHDM含量下未加IPA的共聚酯玻璃化转变温度。 研究了IPA含量为30%的IPECT共聚酯分别按照10/90,20/80的比例与PC共混合金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IPECT与PC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改变CHDM含量对合金的拉伸强度影响不大,但是随着合金中PC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显著下降。当CHDM含量为35时,合金冲击强度出现极大值。当PC含量为20%时,合金的冲击强度普遍低于PC含量为10%时的合金。 对于PECT,IPET,IPECT与PC的合金,MI都明显下降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洪涛,许家瑞,麦堪成,曾汉民;热致液晶共聚酯多相结构的研究[J];材料工程;1994年12期
2 黄关葆,武荣瑞;共聚酯的固相缩聚研究[J];合成纤维;1994年03期
3 刘建民;热收缩膜用共聚酯的合成研究[J];中国塑料;1998年03期
4 喻爱芳,蒋瑜,李文刚,黄象安;1,4环己二甲醇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J];化工新型材料;2004年11期
5 席世平;刘振兴;黄乐览;冯敏辉;潘鉴元;;涤纶与对—乙酰氧基苯甲酸共聚酯的热分析[摘要][J];广州化工;1985年01期
6 单国荣,翁志学,黄志明,潘祖仁;一种支氏液晶共聚酯的合成[J];高分子学报;2002年05期
7 张景清;以二甘醇为第四单体的NPCDP共聚酯的探索研制[J];金山油化纤;1994年02期
8 杨建军,吴明元,查刘生,张建安,吴庆云;癸二酸/对苯二甲酸系共聚酯的合成及耐热性能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9 ;新共聚酯聚合体[J];纺织信息周刊;2001年25期
10 陈玉君,杨始堃;共聚酯中间苯二甲酸含量的NMR测定[J];聚酯工业;2003年04期
11 郭朝莹,毛联波,周兴平,解孝林;PBT/PHB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原位乙酰化合成与表征[J];塑料工业;2004年01期
12 ;易染超柔软共聚酯产品开发应用专题征稿启事[J];上海纺织科技;2010年09期
13 陈秋红 ,王爱梅;最新专利[J];合成技术及应用;2001年03期
14 钱伯章;;伍德依汶达菲瑟承揽巴斯夫生物可降解共聚酯合同[J];聚酯工业;2009年02期
15 郑宁来;;生物降解脂肪-芳香族共聚酯[J];聚酯工业;2010年03期
16 谭晓玲;;一种可降解共聚酯的合成及表征[J];聚酯工业;2011年01期
17 邓建元,武荣瑞,黄关葆;共聚酯固相聚合动力学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年03期
18 解孝林,杨成,唐旭东,李瑞霞,吴大诚;ABA/PET液晶共聚酯酰胺的结构与性能[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7年01期
19 谌东中,吴立芬,陈庆民,余学海;含非线性光学侧基的共聚酯的合成及相行为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8年02期
20 王久芬,姜丽萍,周海骏;含PET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合成及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昌飞;陈斌;顾利霞;;新型共聚酯的热性能研究[A];超柔软易染聚酯纤维开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阮超;杨荣;钟海艺;陈力;王玉忠;;一种新型的含磷液晶阻燃共聚酯[A];2012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洪兵;张怡;陈力;王伟;王德义;王玉忠;;侧基含磷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阻燃共聚酯的合成和性能研究[A];2010年中国阻燃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郭德明;敬新柯;吴嘉宁;欧影轻;翟飞玉;陈力;王玉忠;;一种具有改善抗熔滴效果的阻燃共聚酯[A];2012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赵海波;杨君驰;刘博文;陈力;王玉忠;;一种新型的阻燃抗熔滴共聚酯[A];2011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陈斌;付昌飞;顾利霞;;新型共聚酯的熔融流变性能研究[A];超柔软易染聚酯纤维开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海波;王晓琳;刘博文;陈力;王玉忠;;一种新型无传统阻燃元素的阻燃抗熔滴共聚酯[A];2012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敬新柯;郭德明;张俊波;汪秀丽;王玉忠;;一种新的阻燃低熔点共聚酯(PEDT)的合成和性能研究[A];2010年中国阻燃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魏高富;王留阳;顾利霞;;PET-PTT共聚酯的合成及组成和热性能研究[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敬新柯;郭德明;张瑶;王玉忠;;侧基含磷低熔点阻燃共聚酯的热稳定性研究[A];2012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慧;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合成新工艺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2 朱魁;稀土催化缩聚合成芳香—脂肪族共聚酯和功能化聚酯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边界;PET及其共聚酯的结晶行为[D];浙江大学;2002年
4 徐勇;PTT及其共聚酯的合成与结晶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黄关葆;线型饱和聚酯与共聚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谈利承;熔融酯交换制备可生物降解共聚酯和抗菌性聚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D];南昌大学;2012年
7 郭宪英;HCDP共聚酯合成及结构与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2年
8 王炳涛;可降解PLA-PBT共聚酯的合成与改性[D];浙江大学;2010年
9 陈晓婷;阻燃性液晶共聚酯及其与PET的原位复合物[D];四川大学;2002年
10 曲铭海;侧基含磷阻燃共聚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正南;改性PET共聚酯的合成及其与PC合金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2 李仙会;多嵌段共聚酯的合成及对PC的改性作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3 祝根平;从废聚酯合成多组分共聚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黄玉兰;可降解芳香/脂肪共聚酯的序列结构与结晶行为、形态、力学和降解性能的关系[D];南昌大学;2011年
5 马艳丽;阻燃PTT共聚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6 欧阳少平;新型生物材料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的高效发酵生产[D];清华大学;2004年
7 杜晓华;阻燃性液晶共聚酯及其与PET共混物的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金小芳;共聚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D];北京化工大学;2000年
9 胡丽霞;脂肪—芳香族共聚酯合成过程的反应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惠媛媛;脂肪族共聚酯的合成及其生物降解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毛;可降解共聚酯性价比优势明显[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孟晶;伊士曼特种共聚酯扩能[N];中国化工报;2008年
3 梁晓云;全生物降解共聚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石化报;2007年
4 国诗品;全生物降解共聚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李想;美国伊士曼Tritan共聚酯用于生产新型饮料瓶[N];中国包装报;2009年
6 王丽芳;根治白色污染有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赵伯;北京化工研究院全生物降解共聚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包装报;2007年
8 王迪 编译;IPEC联盟触角伸至拉丁美洲[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钱伯章;2006:合成树脂高水平成果迭出[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石军;FDA与IPEC合建辅料光谱库[N];医药经济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