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酶系耦合催化氨氧化脱除氨氮的研究
【摘要】:水体中氮含量超标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法是被公认为
更经济、有效、对环境影响小的脱氮方法,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污水处理方法,
但目前生物脱氮技术脱氮效果仍有限,其中氨氮的含量远超过自然水体允许的标
准,污水脱氮已成为水体净化工程的瓶颈问题。
本论文在概述了国内外对生物脱氮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
究方案。对单细胞细菌的酶系在废水氨氮氧化脱除过程中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
和实践研究。
首先从氧环境变化和能量代谢需求等方面着手从活性污泥水样中采用富集
培养基筛选分离能调节能量代谢途径的兼性氨氧化菌,应用 BIOLOG 微生物鉴定
系统和 PCR 技术、16SrDNA 分子生物学手段两个方面对所筛选菌株进行鉴定。鉴
定结果表明所筛选菌株分别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sp);丝状菌
(Hyphomicrobium sp);红假单胞菌(Rhoropseudomonas sp)和根瘤菌(Rhizobium
rhizogenes)。所筛选菌株都能在氨氮负荷为 200mg/L 以下、有机碳源缺乏、溶氧
浓度大于 1mg/L、pH 在 7.0 以上的条件下氧化氨氮产生 NO2 。四株菌株适应温
-
度范围在 20-35℃。
作者应用 N 示踪技术,采用气相质谱仪 Thermo Finnigan MAT253 对封闭系
15
统气相的 N2和 N2O 的丰度检测,考察研究所筛选的菌株在缺氧、低碳或无碳源条
件下的兼性氨氧化能量代谢途径。所得实验结果和 Vande Graaf A A 等自养菌
Nitrosomonas europa 在缺氧条件下实验结果相同,所筛选的四株菌株在实验室的
缺氧培养条件下(溶氧0.5mg/L)均能使氨氧化产生氮气;实验结果说明单细胞细
菌缺氧脱氮现象在自然界可能是一较广泛存在的现象。论文对四株菌作了单一缺
氧脱氮和混合缺氧脱氮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混合缺氧脱氮产生氮
气的量远比单一缺氧脱氮的多。这说明在缺氧条件下,具有兼性氨氧化功能的自
养菌和异养菌的酶系耦合催化,加速了氨氧化产氮气的速率。此结果还未见相同
报道。
I
WP=4
在微生物学理论研究基础上,作者应用所筛选菌株在 A/O 工艺与生物膜工艺
相结合的新工艺中进行节能脱氮实验,改进的新工艺对氨氮脱除率为 88.3%;
对 CODCr的去除率为 90%以上,而曝气能耗减少了一半。利用本实验所筛选得到
的兼性氨氧化菌株,在控制溶氧环境的生物处理工艺中可以得到较好的耦合脱氨
产氮气的效果。本论文研究成果具有实际的工程推广应用价值。
|
|
|
|
1 |
杨杏生;丙烷氨氧化催化剂的现状[J];石油化工;1995年02期 |
2 |
刘 琳,马玉龙;液相氨氧化合成对叔丁基苯腈新方法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2期 |
3 |
杨岚,杨景亮,李再兴,孙斌,陈旭东;厌氧氨氧化技术研究进展[J];河北化工;2004年03期 |
4 |
陈崇明;王树众;张钦明;徐东海;公彦猛;胡昕;;氨的超临界水氧化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09期 |
5 |
;硝化细菌能直接将氨氧化为硝酸吗?[J];中学生物教学;2010年12期 |
6 |
陶允和;;关于氨氧化的催化剂和实验操作的几点建议[J];化学通报;1957年08期 |
7 |
安炜,陈欣;氨氧化法制氢氰酸新进展[J];石油化工;1996年03期 |
8 |
张勤鑫,江涓,吴肖群,戴擎镰;人工神经网络辅助丙烷氨氧化工艺条件优化设计[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9年03期 |
9 |
黄驰,谢光勇,郑穹,韩其勇,陈远荫;邻二甲苯氨氧化制备邻苯二腈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0 |
王佑民;;黄铜的氨氧化[J];材料保护;1965年04期 |
11 |
李焕武;氨氧化制硝酸用稀土复合氧化物催化剂RC-112[J];应用化学;1986年03期 |
12 |
;固定床甲醇氨氧化制液体氰化钠[J];小氮肥;1995年07期 |
13 |
孙南屏;;常压法硝酸工艺的有效能与节能——新建氨氧化装置评述[J];杭州化工;2000年04期 |
14 |
金文清,陈金华,顾龙勤,胡永君;2-甲基吡嗪氨氧化制2-氰基吡嗪研究[J];精细化工;2002年06期 |
15 |
金胜明,阳卫军,唐谟堂;丙烯氨氧化Mo-Bi-Fe-P/海泡石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J];应用化学;2002年02期 |
16 |
王冠群;;3-甲基吡啶气相催化氨氧化的反应动力学(上)[J];医药工程设计;1979年01期 |
17 |
李焕武,王成林;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催化剂—DB75催化剂[J];应用化学;1985年03期 |
18 |
刘社田,于作龙,吴越;钙钛石型复合氧化物LaFe_yMn_(1-y)O_3的化学性质与氨氧化性能之间的关系[J];催化学报;1994年04期 |
19 |
李明丰,于桂燕,王祥生;钛硅沸石TS-2催化环己酮氨氧化行为的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7年04期 |
20 |
陈燕,孙锡凤;氨氧化实验中非铂催化剂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