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佟建华,杨维慎,任焱杰,邵宗平,熊国兴,林励吾;(Ba,Ca)(Co,Fe)O_3-δ系列混合导电型透氧膜的研究[J];催化学报;2000年06期 |
2 |
周健儿,吴建清,朱志刚,江伟辉;溶胶—凝胶法制备La_(1-x)Sr_xCo_yFe_(1-y)O_(3-δ)混合导体透氧膜粉料的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03年02期 |
3 |
周健儿,朱志刚,梁健,马光华,顾幸勇;钙钛矿型混合导体透氧膜的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01年04期 |
4 |
赵志国,鲁雄刚,丁伟中,周国治;利用固体透氧膜提取海绵钛的新技术[J];上海金属;2005年02期 |
5 |
李思温,杨维慎,林励吾;两个新的具有高透氧能力的氧化物[J];科学通报;1997年06期 |
6 |
刘卫,成凯,张国光,陈初升,刘杏芹,彭定坤;SrFeCo_(0.5)O_(3.25+δ)粉体的合成和透氧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9期 |
7 |
李思温,丛铀,房廉清,杨维慎,林励吾;无Co混合导电型陶瓷透氧膜的制备和性质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1997年06期 |
8 |
刘卫,章占平,夏长荣,谢津桥,陈初升;多孔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的制备及表征[J];无机材料学报;2000年05期 |
9 |
丛铀,邵宗平,杨维慎,熊国兴,林励吾;镓基钙钛矿型致密透氧膜的合成与表征[J];中国科学B辑;2001年04期 |
10 |
申梓刚;路朋献;胡行;;利用激光刻蚀技术提高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膜的透氧能力(英文)[J];无机材料学报;2010年02期 |
11 |
丛铀,邵宗平,杨维慎,董辉,熊国兴,林励吾;新型混合导体透氧膜的制备及其在甲烷转化反应中的应用[J];催化学报;2000年04期 |
12 |
邵宗平,熊国兴;混合导体透氧膜及其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1999年01期 |
13 |
樊传刚,刘卫,江国顺,宋春林,陈初升;La_(0.2)Ba_(0.8)(Co_(0.2)Fe_(0.8))_(1-x)Zr_xO_(3-δ)透氧膜材料的微结构与氧分离性能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4年01期 |
14 |
王方;张玉文;丁伟中;鲁雄刚;;处理气氛对Ag-Cu钎料与透氧膜陶瓷反应界面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0年11期 |
15 |
王方;张玉文;丁伟中;鲁雄刚;;Cu含量对Ag-Cu钎料钎焊透氧膜界面结构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10期 |
16 |
王广建,秦永宁,马智,王永成;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材料[J];化学通报;2005年02期 |
17 |
宋红章;杨德林;胡婕;郝好山;胡行;;混合导电体Y_(1-x)La_xBa_2Cu_3O_(7-δ)透氧膜的透氧性能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6年01期 |
18 |
谭小耀;孟波;杨乃涛;;陶瓷中空纤维透氧膜的制备与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2006年01期 |
19 |
杨志宾;韩敏芳;袁燕;缪文亭;王启宝;;混合电导陶瓷材料研究进展[J];真空电子技术;2006年04期 |
20 |
赵炳建;鲁雄刚;李重河;钟庆东;;固体透氧膜法直接还原NiO-CeO_2制备CeNi_5合金[J];金属学报;2009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