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Ga促进的SO_4~(2-)/ZrO_2烷烃异构化催化剂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对环保的日益重视,烷烃异构化将成为石化企业生产清洁汽油的重要措施。而新型高效异构化催化剂的开发显得尤为关键。SO_4~(2-)/ZrO_2固体酸由于其强酸性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该类催化剂可以在室温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而且由于可再生,不腐蚀设备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异构化催化剂。但SO_4~(2-)/ZrO_2的缺点是失活快,稳定性差。如何提高SO_4~(2-)/ZrO_2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分别用硫酸铝、硫酸镓溶液浸渍Zr(OH)_4沉淀,经烘干、焙烧制备Al、Ga掺杂SO_4~(2-)/ZrO_2催化剂。通过各种分析测试方法从物相、酸性,氧化还原性等角度考察了Al、Ga的引入对催化剂性质的影响;并通过烷烃异构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分别硫酸铝、硫酸镓溶液浸渍Zr(OH)_4沉淀,经烘干、焙烧制得Al、Ga掺杂SO_4~(2-)/ZrO_2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热重(TG)、低温N_2吸脱附、化学分析、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法(IR)、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法(H_2-TPR)对催化剂的物相、酸性,氧化还原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l、Ga的引入能够延缓焙烧时ZrO_2晶粒的生长及伴随的相变;同时,Al、Ga的引入增强了硫酸根在载体上的稳定性,提高了催化剂的硫含量;Al、Ga对催化剂影响的不同的是Al的引入增强了固体酸催化剂中的B酸位,改变了固体酸的酸性质,对催化剂表面氧化还原性没有影响。而Ga的引入对催化剂的酸性质没有影响,改变了催化剂表面氧化还原性。
为了了解水热处理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控制Zr(OH)_4在母液中的回流时间,制得不同的Zr(OH)_4前躯体,研究分析了前躯体的热稳定性、比表面积、物相等,并用正丁烷异构化反应考察了不同水热处理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0℃水热处理能够增强Zr(OH)_4热稳定性,增加样品的比表面积。但长时间水热处理,消耗了前躯体Zr(OH)_4中部分羟基,影响了硫酸根在载体表面的
|
|
|
|
1 |
郭洪辉;王云池;;用于正庚烷异构化的掺杂氧化镓的Pt/WO_x/ZrO_2催化剂[J];广东化工;2006年11期 |
2 |
俞启全;金韵;杨福林;;丁烯-1在Fe-Mg-Zn催化剂上异构化动力学[J];石油化工;1984年09期 |
3 |
邹新禧;;固体超强酸——硫酸离子处理氧化铁对正庚烷的异构化反应[J];化学通报;1986年06期 |
4 |
赵振华;;邻氯甲苯在P-HZSM-5沸石催化剂上的异构化[J];应用化学;1988年03期 |
5 |
诸锡云;甲胺磷合成工艺改进及其进展[J];农药;1991年06期 |
6 |
胡家芬;冯绍杰;朱桂花;李全芝;;二甲苯异构化反应在HZSM-5及Pt/HZSM-5上积炭行为的研究[J];石油化工;1991年06期 |
7 |
王文亮,刘艳,王渭娜,罗琼,李前树;CH_3S自由基H迁移异构化及脱H_2反应的直接动力学研究[J];化学学报;2005年17期 |
8 |
徐占林;王良;赵丽娜;张玉玲;毕颖丽;;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Al_2O_3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6年01期 |
9 |
程静;;均三甲苯生产技术进展[J];化工科技市场;2009年03期 |
10 |
余盛仕;;反应精馏塔中丁烯的异构化[J];齐鲁石油化工;2011年02期 |
11 |
潘华藻;;α—蒎烯转化为—蒎烯的研究[J];广东化工;1984年01期 |
12 |
邹新禧;固体超强酸—硫酸处理氧化铁对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作用[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6年01期 |
13 |
张君芳;;异丁醛异构化制丁酮[J];化工技术与开发;1987年04期 |
14 |
汪春山,甘开万,刘汉兰;长叶烯水合反应的研究[J];化学世界;1989年07期 |
15 |
郭芳,王沂轩;HPLiF的构型及异构化反应的从头计算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S3期 |
16 |
王亚明,杨显万;天然斜发沸石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J];林产化工通讯;1997年03期 |
17 |
张春勇,赵培侠,刘靖,王祥生;温度、空速对β沸石催化剂上混合二异丙苯异构化反应的影响[J];石油化工;2004年06期 |
18 |
王虹,任绍梅;正己烷在CGG-Ⅱ催化剂上非临氢异构化条件的考察[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9 |
樊金玲;丁霄霖;陶冠军;;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研究原花青素B3苄硫醇降解产物及反应条件[J];分析化学;2006年02期 |
20 |
刘芳;王莅;张香文;米镇涛;;降冰片二烯光敏异构化反应的工艺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