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甲醛分析方法的研究
【摘要】:环境状况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已成为人人皆知的常识。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仍有许多地方喝不到干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吃不到卫生安全食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长,这种状况将有所好转。加强环境监测,对保障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研究了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示波极谱法分别对香菇、呋喃树脂、纯净水以及空气中微量甲醛进行了分析,详细地研究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对检测方法的影响。
对变色酸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改进,用磷酸和过氧化氢代替了硫酸。方法简单、安全、可靠。详细研究了最大吸收波长、加热时间、磷酸用量、指示剂用量以及杂质离子的干扰对吸光度的影响。通过实验证明甲醛浓度为0.8~4.8mg/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3。对浓度为4.48mg/L的甲醛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57%。本法应用于测定蘑菇中微量甲醛,回收率为92.7%~105.3%,并与NIOSH-3500法进行了对照,测定香菇中甲醛含量基本接近,消除了安全方面的隐患。
对呋喃树脂中微量甲醛用电位滴定法进行了测定,具有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克服了传统的化学容量法由于指示剂对终点变化不敏锐的局限性。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11%,回收率的范围在98.36%~100.86%。
运用示波极谱法对纯净水和空气中甲醛进行测定。纯净水中甲醛的测定以盐酸作为支持电解质。通过实验发现甲醛与盐酸苯肼反应在-710mV处产生一个十分灵敏的不可逆还原波,甲醛的浓度在0.05~0.25mg/L范围内与峰电流成正比,检测限为0.002mg/L,通过测定时代超市的销售的八种品牌的纯净水,其甲醛含量均不大于0.060mg/L,符合国家规定的饮水标准。空气中甲醛方法的测定是利用醋酸与醋酸铵缓冲溶液为支持电解质,通过实验发现甲醛极谱峰-1100mV处产生一个十分灵敏的还原波,在浓度范围在0.01~0.10μg/mL和0.1~1.0μg/mL,甲醛的浓度与峰电流成正比,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6和0.9959。其检测限为0.002μg/mL,对南京工业大学中大楼部分实验室空气进行抽样检验其甲醛浓度范围在0.0227~0.1680mg/m~3。
|
|
|
|
1 |
罗永义;向东;杨正文;;空气中甲醛的测定[J];四川环境;1988年04期 |
2 |
刘姗;;纺织品中甲醛含量测定准确性的探讨[J];时代人物;2007年11期 |
3 |
郑瑾;边文耀;;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居室空气中甲醛[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年08期 |
4 |
陈德泉,刘春风;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锌含量的研究[J];福建分析测试;2003年02期 |
5 |
谢少艾,陈虹锦,马荔,张卫;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带中的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年07期 |
6 |
杜永芳,柳淑芳,马敬军,周德庆;测定水产品中甲醛含量的分光光度法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5年03期 |
7 |
潘自红;贺国旭;陈丽华;刘巧茹;;荧光桃红光度分析法测定药物制剂中盐酸氯丙嗪[J];当代化工;2011年03期 |
8 |
殷永泉,纪霞,单文坡,李昌梅,马桂霞;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臭氧的问题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年10期 |
9 |
贾海红;韩宝平;林晶;秦艳梅;;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J];化工时刊;2006年12期 |
10 |
姜淑敏;;三乙醇胺作吸收剂法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1期 |
11 |
郑静;徐菁利;赵家昌;宋小平;;分光光度法用于食品中锰含量的测定[J];食品科技;2008年12期 |
12 |
张元刚;陈樑;杨聪高;陈丽琼;刘伟文;;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甲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09期 |
13 |
杨浩义;钟国秀;晏高华;;二溴对甲偶氮羧光度法测定锌钴合金镀液中的钴[J];电镀与涂饰;2010年01期 |
14 |
曲鹏晶;;分光光度法测定液体肥料中柠檬酸的含量[J];山西化工;2010年03期 |
15 |
李国祥;李松波;;硅锰合金中磷的测定[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5期 |
16 |
施周;王湘;许光眉;王政华;;测定环境水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方法的改进[J];日用化学工业;2006年05期 |
17 |
侯建义;王慧成;曾洛荣;;乙酰丙酮法测定食品中甲醛的含量[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7年01期 |
18 |
高卫红;;注射用阿魏酸钠中间体含量测定方法[J];河北化工;2009年07期 |
19 |
张照昱;常宏宏;魏文珑;李瑜;王丽珍;;微量亚硝酸盐分析方法的研究[J];山西化工;2010年02期 |
20 |
苏敏;倪海平;杨娟;;发酵酒中甲醛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