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时间效应的复合桩基简化分析方法
【摘要】:土体固结过程即是土骨架中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流变(蠕变)使得土体变形随时间进一步增长。土体变形的时效性反映了土体固结与流变的统一,其耦合效应决定着建筑物的长期稳定性。因此,在桩土共同作用的研究中,要准确地预测桩基的沉降变形就必须考虑时间效应。
本文首先引入地基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的概念,讨论了考虑时间效应的地基模型,给出相应的地基柔度矩阵计算方法;采用考虑时间效应的改进扎列茨基解,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分析了渗透系数、泊松比、模量比等参数对土体固结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改进扎列茨基解求解结果与地基变形规律相符合,且计算简便,是一种求解地基变形的有效方法。
建立了考虑时间效应的刚性基础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刚性基础在考虑时间效应时的内力、变形发展规律。刚性基础在荷载作用下,计算区域基底反力在加荷初期变化比较大,角点区域反力变大,中心区域反力变小,随着时间的增长,反力逐渐趋于稳定。地基土反力分布呈现边缘大、中间小的马鞍形特征。
基于复合桩基的基本理论,结合刚性基础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刚性承台条件下考虑时间效应的桩—土—承台体系共同作用基本方程,编制相应程序进行计算,分析了单桩、四桩和九桩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桩—土—承台体系沉降与反力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揭示了桩土共同作用的工作机理。
|
|
|
|
1 |
王道炀;;复合桩基在工程中的应用[J];福建建筑;2009年06期 |
2 |
谭睿,刘立志;复合桩基与桩体复合地基[J];湖北地矿;2002年03期 |
3 |
蒋刚,宰金珉,陈国兴,胡庆兴,苏静波;复合桩基设计与沉降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03期 |
4 |
王纬宜;钢筋混凝土预制小方桩复合桩基[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年04期 |
5 |
熊启东;复合桩基极限承载力的可靠度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6 |
胡庆兴,陈国兴;复合桩基优化设计方法与工程验证[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7 |
郑刚,顾晓鲁;复合桩基设计若干问题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0年05期 |
8 |
方鹏飞,朱向荣
,徐骥;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复合桩基[J];建筑技术;2003年03期 |
9 |
张雁,朱春明,黄强,周友渔,陈鼎榕, 林轰,陈孝慧;复合桩基在沿海软土地基中的研究应用[J];建筑科学;1994年03期 |
10 |
刘岩绮,初光;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在小高层住宅中的应用[J];住宅科技;2000年04期 |
11 |
林柏,李文岳,单天鹏,朱向荣;复合桩基桩端持力层的研究与讨论[J];建筑施工;2001年04期 |
12 |
金菊顺,王幼青,庄新玲;复合桩基承台效应试验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13 |
葛忻声,龚晓南,白晓红;高层建筑复合桩基的整体性状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
14 |
陈晓平,刘祖德;复合桩基承载力可靠度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15 |
万颖;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设计原理及设计步骤[J];安徽建筑;2001年01期 |
16 |
彭小荣,郑俊杰;复合桩基试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8期 |
17 |
林柏,朱向荣,斯海瑜,张昕;桩端持力层为硬土层的复合桩基设计[J];浙江建筑;2002年S1期 |
18 |
蒋益平,孙志伟;树根桩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中的应用[J];住宅科技;2003年03期 |
19 |
李镜培,楼晓明,贾付波;复合桩基的承载力安全度与可靠度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3年02期 |
20 |
李韬,黄建华,高大钊;弹性承台下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变分法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