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

何立明  
【摘要】:随着桩筏基础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普及,桩-土-承台相互作用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目前考虑共同作用的桩筏基础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大部分仍然建立在弹性分析基础之上,共同作用分析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中必须引入与地基和桩基实际工作状态相符的非线性工作性状。 基于目前对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认识和现场测试的局限,本课题借助于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的工作性状展开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通过桩-土-承台共同作用模型试验的设计,对承台、单桩和台单桩在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工作性状进行了研究,得到非线性工作条件下的P-S 曲线以及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和基底反力等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常规桩距和大桩距条件下,桩、土的受力机理和非线性共同作用随荷载变化规律,加深了对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机理的认识。试验结果表明群桩破坏时平均基底反力大于带台单桩的平均基底反力,为桩的遮拦作用对承台下土体极限承载力提高值的理论分析结果提供了实验依据。 2. 利用三维有限元对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反分析求得合理的计算参数基础上,对相关模型试验进行了进一步的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在规律上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了在合理选取土体本构模型和计算参数的条件下,三维有限元能有效地用于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分析。由数值模拟得到的大桩距条件下桩间土的变形和竖向应力分布规律,印证了复合桩基沉降计算中必须考虑桩间土变形的假设。承台下土体位移场的分布规律揭示了桩的遮拦作用使得土体绕桩流动的事实,说明了承台下土体有克服桩壁绕流阻力而发生侧向挤出破坏的可能性存在,对复合桩基破坏模式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 就已有文献资料,未见有采用模型试验结合三非数值模拟对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进行全面研究的类似报道。由模型试验得到的桩的遮拦作用对承台下土体极限承载力提高和数值模拟得到的土体绕桩流动等成果,不仅验证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梁晓程;;交通荷载下道面与软土地基协同工作分析[J];北方交通;2008年07期
2 叶建忠;周健;韩冰;;考虑不同成桩方式单桩特性的颗粒流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3 王建华;杨海明;;软土中桶型基础水平循环承载力的模型试验[J];岩土力学;2008年10期
4 ;输气管线用天然气离心式压缩机整机闭式模型试验[J];流体机械;1977年04期
5 郑楚珮;张桂秀;;三三○工程2船闸反弧形阀门减压模型试验[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980年03期
6 许景贤;非圆形截面管道中水击波速的计算及模型试验问题[J];水力发电;1983年08期
7 陈家扬;;都江堰外江临时闸模型试验与原型检验[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83年01期
8 ;蟹爪式装岩机工作机构微机应用模型试验台课题通过鉴定[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1985年03期
9 刘厚生;SDY-1型数字多用应变仪简介及其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1986年01期
10 张汝有;孙树栋;孙文成;程德明;卢德明;;封闭框架的扭转应力计算与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1987年02期
11 蒋静华;;竖井贯流式水轮机的可逆特性及经济效益[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12 彭立敏,周铁牛,韩玉华;浅埋隧道地表砂浆锚杆预加固效果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1992年02期
13 张相峰;王喜英;;海河河口模型试验的初步研究[J];海河水利;1992年05期
14 邹志晖,陈霞龄,韩伯鲤;砌石双曲拱坝坝体应力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1993年01期
15 苏鲁平;;短模型上的明渠非恒定流试验[J];人民长江;1993年01期
16 朱林楠,李东庆,郭兴民,俞崇云;多年冻土区短桩架空通风基础房屋的模型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1995年02期
17 蔡志鹏,赵海燕,吴甦,鹿安理,蔡志雁;利用相似理论预测焊接变形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18 马晓娟,杨家玉;体外预应力简支梁模型试验[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4期
19 王召兵,缪吉伦,刘建国;涪江富金坝船闸输水型式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05年04期
20 武彩萍,勾兆莉,郭慧敏,宋莉萱;浅谈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工程关键技术[J];水利水电技术;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智超;吴志勇;李安桂;;住宅房间通风气流模型试验相似理论[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先炜;范欣荣;;锚拉支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3 曹万林;魏文湘;曲英华;张瑞捷;庞国新;;轻质填充墙异型柱框架侧移刚度试验分析[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3年
4 胡安康;孙群;范佘明;华汉金;;高负荷螺旋桨敞水及空泡性能试验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张耀春;周晅毅;刘玉姝;张福海;;截面为三角形的空间格构式刚架体系的整体稳定性试验研究及平面内稳定性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三)——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6 王胜军;胡清娟;;宝泉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模型验收试验[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06)[C];2006年
7 ;前言[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8 陈锐;彭忠年;田娅娟;薛鹏;;新疆下坂地水电站水轮机模型开发研究[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金树;;洪江水电站灯泡贯流式水轮机模型试验[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曹万林;吴建有;郝春森;闫昌德;马德录;;轻质填充墙异型柱框架抗震性能试验分析[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深基坑水土压力共同作用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2 朱红波;L形高层建筑下大底盘框架厚筏基础反力及变形特征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7年
3 罗旗帜;基于能量原理的薄壁箱梁剪力滞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王戍平;破碎围岩隧道的模拟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单炜;异形截面斜拉桥索塔锚固区节段受力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卢海林;预应力混凝土曲线箱型梁剪力滞效应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王培生;全回转推进器的水动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郑筱彦;压力分散型锚索加固边坡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宋常军;厚表土立井冻结工程热—力耦合效应模型试验及数值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10 吴文清;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立明;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2 闫冠秀;桩土共同作用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3 孟勇;大型上承式桁架拱渡槽的模型试验及三维有限元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4 刘海燕;隧道开挖对地面建筑结构的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5 苏红星;管式加热炉旋流场燃烧节能新技术研究与工业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朱小军;长短桩组合桩基础模型试验及承载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胡杰;青铜峡水电站尾水管中墩改造结构模型试验与计算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熊刚;独塔无背索斜拉桥主梁受载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刘刚;透水框架体水流特性及护岸应用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魏龙海;三维离散单元法及其在城市管道工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范颖华 通讯员 李之政;国家体育馆“模型试验”成功[N];华夏时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推进黄河口模型试验基地建设[N];东营日报;2006年
3 五矿实达 刘素军;内外因共同作用 豆油重拾强势[N];证券时报;2007年
4 记者 陈佳南;为“南海一号”出水保驾[N];中国船舶报;2008年
5 原小利;黄委切实加快黄河河口模型试验基地建设步伐[N];黄河报;2006年
6 ;扩大内需:让市场机制与共益机制共同作用[N];新华日报;2006年
7 记者 林英 通讯员 何春权;我国核电厂第三代安全壳模型试验获得成功[N];光明日报;2000年
8 张银炎 徐春阳;七○八所船模试验量多质优[N];中国船舶报;2006年
9 刘丕建;黄河口物理模型基地建设初战告捷[N];黄河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石黎星;乐昌峡流激振动模型试验完成审查[N];韶关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