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液态半连续发酵技术的研究
【摘要】:
食醋具有调味、抗菌、杀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抗疲劳等食疗作用。醋酸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酸。国内食醋生产企业众多,但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生产过程难以稳定控制,发酵后期容易发生过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热能,影响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本文自行设计发酵过程集散控制系统,采用自动化技术对乙醇浓度进行自动检测,防止过氧化反应发生。该系统由触摸式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器构成,通过传感器和变送器与现场一次仪表相连,使用串口通讯,主要完成现场酒精度和溶解氧浓度的在线检测及温度、pH、转速、泡沫液位实时控制。
在研究室自主开发的自吸式发酵罐上进行醋酸分批发酵,气液传质混和良好,气体分布均匀,发酵周期短。发酵至35小时左右酸度达到47.2g/L,平均产酸速率为1.35g/L·h,醇酸转化率为81.38%。随后,发酵液酸度开始下降,醋酸菌进一步将醋酸氧化成CO2和H2O,发生过氧化反应。
根据中心复合设计原理,以发酵液总浓度(X1)和分割量(X2)为自变量,以平均产酸速率(Y1)和醇酸转化率(Y2)为响应值设计了两因素五水平共10个点的实验。在自行设计的发酵过程集散控制系统下,进行醋酸半连续发酵,不断监测发酵过程中酒精度的变化。使用响应面回归分析方法优化实验条件,确定分割量为27%,发酵液总浓度为6.2。通过软件预测,得到发酵平均产酸速率为2.32g/L·h,醇酸转化率为97.17%。采用优化的实验条件,进行验证实验,平均产酸速率为2.29g/Lh,醇酸转化率为95.36%。与分批发酵相比较,整个半连续分割过程中菌体浓度C X0始终大于零,菌体能够维持较高的产酸速率,菌体生长和随尾气挥发所耗酒精减少,醇酸转化率提高了17.2%,非生产时间缩短,降低了成本。
|
|
|
|
1 |
徐亲民,赵治川,王明海;青霉素半连续发酵一例[J];中国抗生素杂志;1983年05期 |
2 |
刘晓峰,李莉;对大罐连续发酵和半连续发酵的认识[J];山西食品工业;2003年04期 |
3 |
王正军,白清安,王申彬;活性干酵母在淀粉质酒精半连续发酵生产中的应用[J];酿酒科技;1998年02期 |
4 |
张国锦,孙顺平,孙安平;TH─AADY与低温蒸煮配套应用于酒精半连续发酵新工艺定型报告[J];酿酒科技;1995年05期 |
5 |
郭勇,黄鹂,赵谋明,陈华娟,彭晓东,罗光群,李立轩;固定化细胞生产糖化酶——Ⅱ、发酵条件与半连续发酵试验[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8年02期 |
6 |
田沈,王菊,陈新芳,袁振宏,杨秀山;固定化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发酵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5年02期 |
7 |
王洋;张东升;时磊;;液态半连续发酵生产白醋工艺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0年06期 |
8 |
姜绍通;吴学凤;刘靖;刘模;杜威;;无载体固定化米根霉半连续发酵产L-乳酸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09期 |
9 |
吴学凤;姜绍通;潘丽军;郑志;罗水忠;李兴江;胡燕红;;米根霉半连续发酵产乳酸关键酶活性[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年12期 |
10 |
董晋军;郑璞;孙志浩;倪晔;刘宇鹏;;利用甘蔗糖蜜半连续发酵生产琥珀酸[J];化工学报;2008年06期 |
11 |
王丽丽;仪宏;赵紫华;;丙酸絮凝发酵新工艺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7年02期 |
12 |
姜绍通;吴学凤;潘丽军;赖清达;吴志叶;;米根霉菌丝球半连续发酵产乳酸的工艺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9年11期 |
13 |
张庆文;张伟;李波;王亚利;洪厚胜;;脐橙醋半连续发酵工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年08期 |
14 |
孙清;;燃料乙醇技术讲座(三) 燃料乙醇发酵技术[J];可再生能源;2010年03期 |
15 |
表华伟;淀粉质原料半连续发酵酒精生产工艺[J];酿酒科技;1991年02期 |
16 |
金沙;张嗣良;俞俊棠;;青霉素半连续发酵过程状态与参数在线辨识[J];生物工程学报;1989年04期 |
17 |
张谦;在发酵罐中使用荞麦种子分批或半连续发酵使娄地青霉菌增殖孢子[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7年05期 |
18 |
张立强;王慧;王君高;;食醋生产操作方式的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07年10期 |
19 |
江世俊;;介绍一种谷氨酸发酵操作方法——并罐发酵[J];发酵科技通讯;1981年04期 |
20 |
郭越男,赵仪英;固定化生米加链霉菌细胞产生麦迪霉素的初步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198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