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波段频率选择表面结构单元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多个频段技术的产品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高科技的军事和科技中都被广泛的使用。而频率选择表面(FSS)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滤波器,由于其单元的多样性,结构排列的规律性在多频段技术研究的领域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双波段的频率选择表面结构单元,主要的工作有:
第一:介绍了频率选择表面的概念、工作原理、应用和研究现状等背景知识。通过对FSS不同的单元结构在理论上的说明和讨论,利用高频仿真软件HFSS来设计和分析频率选择表面。根据对经典的FSS结构耶路撒冷(Jerusalem)十字架单元进行分析与讨论,从而理解和掌握了单元结构、周期特性、介质等相关参数对FSS传输特性的影响。
第二:在微波领域里为了提高对反射面天线的利用效率,频率选择表面在天线系统中常用作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器。因此,本文对不同的结构单元进行了计算和研究,结果表明圆环单元有着相对较好的角度和极化稳定特性。
最后,利用圆环结构优良特性加以改进,通过单开口形圆环单元获得了在不同波段上的反射与透射特性,满足反射面天线系统性能的要求。
|
|
|
|
1 |
林宝勤,徐利军,袁乃昌;多层频率选择表面的直线法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10期 |
2 |
杨国辉;张桐;李宛露;吴群;顾学迈;;一种具有高稳定度的新型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36期 |
3 |
张桐;王晓鲁;李宛露;高前超;杨国辉;;基于十字形的改进新型频率选择表面[J];微波学报;2010年S2期 |
4 |
乔学增;李姣;李昱科;骆兴芳;;一种可调复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5 |
马金平,焦永昌,毛乃宏,陈国瑞;圆环单元频率选择表面的优化设计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6 |
李颖;张立军;王德禹;;带通型频率选择表面的分析与设计[J];船海工程;2007年02期 |
7 |
贾宏燕;高劲松;冯晓国;孙连春;;一种新型组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J];光学学报;2008年08期 |
8 |
强海霞;蒋立勇;李相银;;一种旋绕型频率选择表面的传输特性分析[J];光电技术应用;2009年01期 |
9 |
孙艳军;董连和;陈宇;冷雁冰;;频率选择表面的分析方法和仿真技术研究[J];红外;2010年03期 |
10 |
高劲松;王珊珊;冯晓国;徐念喜;赵晶丽;陈红;;二阶Y环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研究[J];物理学报;2010年10期 |
11 |
徐念喜;高劲松;梁凤超;赵晶丽;冯晓国;;利用电场与磁场耦合制备微型化频率选择表面[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10期 |
12 |
郭兴旺;李尚生;陈佳林;;影响频率选择表面传输特性的参数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2年11期 |
13 |
方大纲
,G.Y.Delisle;多层电纳栅频率选择面的设计[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3期 |
14 |
刘波,谢瑞华,吴春邦,卢中逵,李丽;频率选择面空间应用研究[J];空间电子技术;1997年03期 |
15 |
陈晓辉;张海岩;;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材料导报;2013年19期 |
16 |
林宝勤;徐利军;袁乃昌;;含各向异性介质衬底频率选择表面的直线法分析[J];微波学报;2006年01期 |
17 |
贾宏燕;高劲松;冯晓国;;含基底频率选择表面电介质匹配方式的研究[J];微波学报;2008年06期 |
18 |
施凌飞;宗志园;许戎戎;吴文;;基于电容加载的圆环缝隙频率选择表面研究[J];电子学报;2010年06期 |
19 |
王立超;张强;冯晓磊;;宽带多屏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研究[J];现代雷达;2012年08期 |
20 |
刘国盛;田辉;;频率选择表面研究与设计[J];现代防御技术;201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