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谱效率的全双工通信技术研究
【摘要】:近年来,满足极高频谱效率等需求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的研究和开发正在不断发展,带内全双工(In-band Full-Duplex,IBFD)通信理论与技术也正在成为其中的一种研究热点。如果自干扰问题被有效解决,IBFD技术不仅能够提高频谱效率,还可能具有改善媒介接入层的时延特点。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配置,本文主要研究多用户的全双工蜂窝系统的和速率性能和双向IBFD的干扰抑制方案,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阐述了全双工通信技术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并且对当前全双工技术的发展轨迹做了总结,然后详细地总结了全双工通信的关键技术,接着概括了全双工技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各种应用,最后给出了基于全双工技术的5G移动无线网络模型。(2)研究了一种基于IBFD的多用户MIMO蜂窝系统。在理论上,IBFD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倍增整个蜂窝系统的频谱效率的潜力,然而基站接收端中的残余自干扰可能会大大削弱上行接收机的性能。我们考虑一种简化的下行用户选择的方案来提高多用户MIMO系统的和速率,这种方案中调度算法(即计算下行信道的范数)能够削弱残余自干扰。(3)研究了全双工MIMO系统中一种使用QR-EVD(QR分解与特征值分解)的下行预编码方案。QR-EVD方案与传统的SVD-BD(奇异值分解和块对角化)方案相比较,尽管两者具有类似的和速率性能,但是前者具有更少的计算复杂度。(4)探讨了一种双向的全双工MIMO链路的速率渐进表达式,并完成相关的数值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在较少数量天线的条件下,时域自干扰消除方案比空间域自干扰抑制方案性能更好。
|
|
|
|
1 |
严国志;曾崇;陈昌旺;;一种抗干扰性强的全双工串行多机通信接口[J];适用技术市场;2001年03期 |
2 |
张丹丹;王兴;张中山;;全双工通信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年08期 |
3 |
熊劲松;单频全双工移动通信[J];现代通信;1997年01期 |
4 |
倪建军;李涛;王建宇;;基于TLK2711的高速串行全双工通信协议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年10期 |
5 |
万成杰;张春;林进佳;彭琪;;一种基于IEEE802.15.4的单信道全双工MAC协议[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4年01期 |
6 |
陈燕俐;Windows 2000下全双工串口驱动程序的开发[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年09期 |
7 |
李敏
,孟臣;SA68D21 DL全双工无线数传报警模块及其应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3年07期 |
8 |
王兰勋;王凤先;;基于CPLD的全双工扩展串行口设计[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年01期 |
9 |
朱志清;;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全双工串行口通信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2012年03期 |
10 |
王甲池,闵思鹤,江太辉,周琼华;一种新型双线全双工数字电话机[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1 |
张建军,陈志雄,韩江洪,张利;Linux平台下串行口全双工通讯的实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2 |
李宾,刘静,李健;两线全双工智能通信卡设计[J];新技术新工艺;1996年03期 |
13 |
邹哲光;朱培斌;许肖梅;陶毅;;一种水声网络全双工通信方案研究[J];声学与电子工程;2011年01期 |
14 |
霍晓丽,贾祥芝;利用comm.jar开发包实现Java与单片机全双工串口通信[J];工矿自动化;2005年02期 |
15 |
焦秉立;马猛;;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浅析[J];电信网技术;2013年11期 |
16 |
李双;BASIC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J];电子与电脑;1994年01期 |
17 |
倪问尹,王玲;基于超混沌LC振子的全双工通信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5年04期 |
18 |
段大高;王平丽;;基于LEON3的SoC平台构建及UART全双工通信验证[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4年03期 |
19 |
谭先俊;金燕;;I/O Port软件模拟三线SPI通信时序[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
20 |
JOSEC.DELGAGO
,JOSEM.TRIBOLET
,吕涛;模拟全双工话音置乱系统[J];通信保密;198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