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压瞬变流反问题研究
【摘要】:
有压瞬变流系统常见于水利水电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液压传动和流体(水、
油、气等)输运系统等领域。自二十世纪初提出水锤理论以来,有压瞬变流研究经
历了解析法、图解法、数值计算法等阶段,目前人们已经具有了很强的有压瞬变流
分析预测能力。面对着复杂程度不一的有压瞬变流系统,有压瞬变流正问题基本可
解。但人们并不满足于此,还希望通过各种手段能对有压瞬变流实现主动的识别、
设计与控制,提出了不少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则是求解有压瞬变流反问题。安
全、可靠及灵活是有压瞬变流系统完成既定运行功能的三大要求。实现了这些要
求,系统不仅可以安全可靠地运行,而且可以快速平稳地完成工况转换。要达到这
些要求,就必须有效地辩识系统、合理地设计与控制系统。而这正是有压瞬变流反
问题研究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意义所在。
本文初步构建了有压瞬变流反问题的理论框架,并围绕有压瞬变流控制,系统
地研究了三类有压瞬变流反问题,即系统的整体可控性反问题、限时控制反问题与
限压控制反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给出了有压瞬变流正问题与反问题的定义,依据求解目的,对有压瞬变流反
问题分类。综述了有压瞬变流反问题的主要求解方法,构建有压瞬交流反问题的理
论框架。同时指出反问题往往是不适定的。将反问题提为最优化和最优控制问题,
是解决不适定问题较有效的方法,求解反问题的实质就是实现对系统的最优化和最
优控制。
2、给出了系统整体可控性的定义,提出了起始子系统的概念。给出了有压瞬交
流系统整体可控性的判别方法,提出了整体不可控系统可控化的办法。
3、根据限时控制反问题的定义建立了数学模型,指出在模型中必须附加条件反
问题才可解,此时限时控制反问题仍不适定(解不唯一)。通过引入其它控制目标
(约束条件),可使得反问题适定。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以水击压力峰值
最小作为控制目标,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对起始子系统采用最优化方法结合沿空
间方向的特征线法进行求解,对其它管道则用沿空间方向的特征线法求解。
4、根据是否满足“调节终了时刻即恒定”要求,将限压控制反问题分为限压控
制反问题一和二。
建立了限压控制反问题一的数学模型,该问题也不适定(解不唯一)。以调节
时间最短为控制目标,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解决了不适定问题。考虑到有压瞬变
流系统的复杂性及求解方法的普适性,最优化方法结合沿时间方向的特征线法为理
想的求解方法。
中文摘要
按限压控制。5问琶二的定义建立了数学K笼 以滴节时问最短为控制目标建立
了优化数学模型。对起始子系统有三种求解方法二应用阀门程控方法求解;②通过
对优化变量参数化,用最优比方法结合沿空问方向的待证线法求解;③应用最优控
制理论直接求解泛函极值问题,其中有压瞬变流控制方程为经过6一摄动后的0阶
线性偏微分方程,旨在对问题进行线性化处理。对系统的其它管道与水力元件则采
用沿空间方向的特征线法进行求解。
5、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工程实例,分析求解了该工程有压瞬变流系统的整体
可控性反问题、限时控制反问题与限压控制反问题。
|
|
|
|
1 |
刘德有,郜正华;有压管道系统瞬变流计算的时间步长取值方法研究[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2年02期 |
2 |
周晓军,宫敬;气液两相瞬变流的流固耦合模型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3年05期 |
3 |
蒋劲,翁晓红,符向前,诸葛伟林;基于FVS法的气液两相瞬变流计算及特性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2年04期 |
4 |
刘刚,蒲家宁;瞬变流摩阻计算及摩阻对水力瞬变的影响[J];力学与实践;2003年01期 |
5 |
刘沛清,冬俊瑞,余常昭;在冲刷坑底部岩块上的脉动上举力[J];中国科学E辑;1998年02期 |
6 |
秦淑芳;陶爱峰;;有压瞬变流控制及其装置开发[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11期 |
7 |
刘德有,索丽生;变特性长管道内水流冲击气团的刚性数学模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5年01期 |
8 |
李笑天;何树延;;水力驱动系统在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J];工程力学;2006年05期 |
9 |
张焱,陈平;自激振荡脉冲喷咀的研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7年03期 |
10 |
杨晓峰;;长距离输水工程沿程压力控制设计[J];水利科技;2007年04期 |
11 |
郭新蕾;杨开林;;基于瞬变流和遗传算法的管道泄漏辨识[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5期 |
12 |
蒋劲,刘光临,程良骏;循环水系统两相瞬变流计算[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3 |
王刚,刘沛清;无压瞬变流的改进断波法及其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03期 |
14 |
章公亮;耀斑瞬交流的MHD特性[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9年03期 |
15 |
刘梅清,李良庚,刘德祥;代数法在管网系统瞬态水力计算上的应用[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2年02期 |
16 |
林劲松;巨江;张宽地;吕宏兴;;雪卡水电站长引水渠道的水力瞬变计算[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3期 |
17 |
王念慎,郭军,董兴林;明渠瞬变流最优等容量控制[J];水利学报;1989年12期 |
18 |
杨建设;瞬变流动中水力摩损的影响研究[J];水利学报;1999年02期 |
19 |
刘德有;周领;索丽生;王丰;;水流冲击管道内滞留气团现象的VOF模型仿真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
20 |
刘德有,索丽生;水流冲击管道内滞留气团的刚性数学模型[J];水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