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有压瞬变流反问题研究

于永海  
【摘要】: 有压瞬变流系统常见于水利水电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液压传动和流体(水、 油、气等)输运系统等领域。自二十世纪初提出水锤理论以来,有压瞬变流研究经 历了解析法、图解法、数值计算法等阶段,目前人们已经具有了很强的有压瞬变流 分析预测能力。面对着复杂程度不一的有压瞬变流系统,有压瞬变流正问题基本可 解。但人们并不满足于此,还希望通过各种手段能对有压瞬变流实现主动的识别、 设计与控制,提出了不少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则是求解有压瞬变流反问题。安 全、可靠及灵活是有压瞬变流系统完成既定运行功能的三大要求。实现了这些要 求,系统不仅可以安全可靠地运行,而且可以快速平稳地完成工况转换。要达到这 些要求,就必须有效地辩识系统、合理地设计与控制系统。而这正是有压瞬变流反 问题研究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意义所在。 本文初步构建了有压瞬变流反问题的理论框架,并围绕有压瞬变流控制,系统 地研究了三类有压瞬变流反问题,即系统的整体可控性反问题、限时控制反问题与 限压控制反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给出了有压瞬变流正问题与反问题的定义,依据求解目的,对有压瞬变流反 问题分类。综述了有压瞬变流反问题的主要求解方法,构建有压瞬交流反问题的理 论框架。同时指出反问题往往是不适定的。将反问题提为最优化和最优控制问题, 是解决不适定问题较有效的方法,求解反问题的实质就是实现对系统的最优化和最 优控制。 2、给出了系统整体可控性的定义,提出了起始子系统的概念。给出了有压瞬交 流系统整体可控性的判别方法,提出了整体不可控系统可控化的办法。 3、根据限时控制反问题的定义建立了数学模型,指出在模型中必须附加条件反 问题才可解,此时限时控制反问题仍不适定(解不唯一)。通过引入其它控制目标 (约束条件),可使得反问题适定。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以水击压力峰值 最小作为控制目标,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对起始子系统采用最优化方法结合沿空 间方向的特征线法进行求解,对其它管道则用沿空间方向的特征线法求解。 4、根据是否满足“调节终了时刻即恒定”要求,将限压控制反问题分为限压控 制反问题一和二。 建立了限压控制反问题一的数学模型,该问题也不适定(解不唯一)。以调节 时间最短为控制目标,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解决了不适定问题。考虑到有压瞬变 流系统的复杂性及求解方法的普适性,最优化方法结合沿时间方向的特征线法为理 想的求解方法。 中文摘要 按限压控制。5问琶二的定义建立了数学K笼 以滴节时问最短为控制目标建立 了优化数学模型。对起始子系统有三种求解方法二应用阀门程控方法求解;②通过 对优化变量参数化,用最优比方法结合沿空问方向的待证线法求解;③应用最优控 制理论直接求解泛函极值问题,其中有压瞬变流控制方程为经过6一摄动后的0阶 线性偏微分方程,旨在对问题进行线性化处理。对系统的其它管道与水力元件则采 用沿空间方向的特征线法进行求解。 5、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工程实例,分析求解了该工程有压瞬变流系统的整体 可控性反问题、限时控制反问题与限压控制反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德有,郜正华;有压管道系统瞬变流计算的时间步长取值方法研究[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2年02期
2 周晓军,宫敬;气液两相瞬变流的流固耦合模型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3年05期
3 蒋劲,翁晓红,符向前,诸葛伟林;基于FVS法的气液两相瞬变流计算及特性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2年04期
4 刘刚,蒲家宁;瞬变流摩阻计算及摩阻对水力瞬变的影响[J];力学与实践;2003年01期
5 刘沛清,冬俊瑞,余常昭;在冲刷坑底部岩块上的脉动上举力[J];中国科学E辑;1998年02期
6 秦淑芳;陶爱峰;;有压瞬变流控制及其装置开发[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11期
7 刘德有,索丽生;变特性长管道内水流冲击气团的刚性数学模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5年01期
8 李笑天;何树延;;水力驱动系统在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J];工程力学;2006年05期
9 张焱,陈平;自激振荡脉冲喷咀的研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7年03期
10 杨晓峰;;长距离输水工程沿程压力控制设计[J];水利科技;2007年04期
11 郭新蕾;杨开林;;基于瞬变流和遗传算法的管道泄漏辨识[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5期
12 蒋劲,刘光临,程良骏;循环水系统两相瞬变流计算[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13 王刚,刘沛清;无压瞬变流的改进断波法及其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03期
14 章公亮;耀斑瞬交流的MHD特性[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9年03期
15 刘梅清,李良庚,刘德祥;代数法在管网系统瞬态水力计算上的应用[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2年02期
16 林劲松;巨江;张宽地;吕宏兴;;雪卡水电站长引水渠道的水力瞬变计算[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3期
17 王念慎,郭军,董兴林;明渠瞬变流最优等容量控制[J];水利学报;1989年12期
18 杨建设;瞬变流动中水力摩损的影响研究[J];水利学报;1999年02期
19 刘德有;周领;索丽生;王丰;;水流冲击管道内滞留气团现象的VOF模型仿真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20 刘德有,索丽生;水流冲击管道内滞留气团的刚性数学模型[J];水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新蕾;杨开林;郭永鑫;王涛;付辉;;调水工程管道系统泄漏检测技术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2 阎庆绂;李永业;孙西欢;;泵系统非调节工况特性[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马继良;;构建油田“输油管道仿真系统”初探[A];中国石油石化数字管道信息化建设论坛暨燃气管网安全、经济、运营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才建;宫敬;宋生奎;;水力管网摩阻参数的辨识校正方法述评[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梅清;梯级调水系统瞬变流分析及优化调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冯卫民;泵系统最优阀调节策略及水锤控制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万五一;长距离输水系统的非恒定流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张宇;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甘云华;硅基微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的可视化测量及其规律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何继敏;聚丙烯挤出发泡过程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振华;水电站瞬变流计算方法研究及计算程序开发[D];河海大学;2002年
2 冯明;简单实验管道中的水击计算[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3 李会平;消力塘底板缝隙水流脉动压力传播规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沈丁洋;钢铁厂煤气管网系统的瞬变流分析及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瀚和;输水工程水力学反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罗绍卓;长距离浆体管道瞬变流研究及其计算软件开发[D];湖南大学;2011年
7 孙兰凤;空气阀在长管道供水系统水锤防护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董毅;输水水锤防护措施的数值模拟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9 王永军;复杂输气管网系统的瞬变流仿真[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安;基于瞬变流分析的给水管网阀门开启状态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