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安全监控系统可靠性研究
【摘要】:
大坝安全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对建立大坝安全监控模型、馈控大坝的安全状态、综合评价大坝的工作性态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大坝安全监控系统的各个重要部分和环节及其正在研究的热点问题,应用数学理论和先进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大坝安全监控系统可靠性的一些新方法及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些新措施。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关联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该方法根据测点间的相关特性,建立关联模型,不仅方法简单,计算方便,而且效果显著,能有效地识别异常值。
2.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探测异常值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神经网络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研究了附加参数法和综合分析法检验系统误差的新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分离时效分量和系统误差,实例证明,该方法效果明显。
4.对统计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针对建立统计模型中存在的粗差影响、因子相关和法矩阵病态等问题,研究了主成分迭代算法,实例证明,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上述问题,使统计模型的可靠性得到明显的提高。
5.研究了模型误差及其对监控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多或过少地选择因子都会对监控模型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
6.针对神经网络模型中存在的隐含层结点数难以确定等问题,研究了灰色动态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利用灰色理论优化输入层结点,利用动态神经网络优化隐含层结点,从而获得最优的神经网络模型。
7.系统研究了利用监控模型进行参数反演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一些关键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8.分析和讨论了大坝安全监控专家系统的结构、数据流程和整体要求。讨论了大坝安全监控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内容、特点和分类。
9.研究了基于规则和神经网络的混合专家知识库,并对推理机制、控制策略和知识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硬件、软件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专家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10.结合小浪底大坝安全监控系统项目,研究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在线分析子系统、离线分析子系统和该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方案。
|
|
|
|
1 |
魏德荣;大坝安全监控指标问题[J];大坝与安全;1992年03期 |
2 |
王建,阳武;大坝安全监控专家系统中的用户界面优化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3年04期 |
3 |
王建,伍元,郑东健;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大坝监测数据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1期 |
4 |
程燕;田斌;朱婷;朱文锋;;基于GIS平台的大坝安全监控信息管理系统[J];水电能源科学;2008年03期 |
5 |
黄万里,岳建平;大坝安全监控专家系统中知识的获取与维护[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4年03期 |
6 |
李波;李大治;张英达;;大坝安全监控的递推PLSR模型[J];水力发电;2008年06期 |
7 |
李波;骆进军;远近;张炜;;分形理论在大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8 |
严良平,顾冲时,卢兆辉;DELPHI在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J];大坝与安全;2004年05期 |
9 |
黄红女,周琼,华锡生;大坝安全监控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综述[J];大坝与安全;2005年02期 |
10 |
陈迪,张森,李悛;基于模型的数据挖掘系统在大坝监控中的应用[J];微机发展;2005年11期 |
11 |
李智录;李波;;基于PLSR的静态灰色模型在大坝安全监控中的应用[J];大坝与安全;2006年06期 |
12 |
李大治;张英达;;大坝安全监控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J];吉林水利;2008年08期 |
13 |
张磊;金永强;李子阳;蒋裕丰;;CPSO-NN模型在大坝安全监控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年04期 |
14 |
葛勇坚;伍元;李子阳;;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大坝安全监控组合预测模型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10年01期 |
15 |
马震岳,陈维江,董毓新;大坝安全监控遗传回归模型研究及应用(英文)[J];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2002年03期 |
16 |
徐卫超;田斌;邓凤铭;;组件式GIS在大坝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年06期 |
17 |
本刊编辑部;;大坝安全监控与健康诊断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
18 |
计家荣;;现代大坝安全监控技术[J];水电站设计;1987年02期 |
19 |
苏怀智,顾冲时,吴中如;综论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坝安全监控中的应用[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2000年03期 |
20 |
何鲜峰;张小温;乔瑞社;王爱萍;;大坝安全监控系统软件模块化开发研究[J];水力发电;2008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