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反演与预测研究
【摘要】: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稳定和变形。由干路堤设计高度一般只有几米,稳定条件较易满足。所以,对于路堤工程,特别是对路面变形的要求非常严格的高速公路路堤工程,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问题成为路堤建设的关键性土工技术问题。高速公路工后沉降的设计要求很高,相应对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分析精度要求也很高,传统的计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本文从影响路基沉降的不确定性因素出发,做了一些研究工作。
对于重要工程或重要地段的软土沉降反演计算,采用基于模型辨识的参数反演方法。根据模型辨识的原则和路基沉降的特点,把软土沉降计算模型的辨识分为二个层次:介质形态初步模型的辨识和最优模型的辨识。为了考虑软土次固结作用对软土地基后期影响,在传统考虑弹性、非线性弹性模型的模型类属集合中力口入了Merchant粘弹性模型。
对于一般工程的路基沉降计算,采用基于模型辨识的曲线拟合法。并且基于影响路基沉降分析的不确定性荷载因素,对车辆荷载及填土荷载逐级施加两种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依据太沙基固结理论,推导了两种情况下的土层平均固结度公式,由此分析和讨论了不确定性荷载因素影响下路基固结的特性。在考虑填土荷载逐级施加情况的基础上,对指数法进行了改进。
结合徐宿高速公路,进行了基于模型识别的路基沉降反演预测和各类曲线拟合法预测工后沉降的计算,通过计算验证了模型识别反演预测思路和方法的适用性和改进指数法预测路基工后沉降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
|
|
|
1 |
李振霞;贾晓威;姚亮亮;;基于软土地基参数反演的工后沉降预测[J];路基工程;2010年06期 |
2 |
吕庆,尚岳全,陈允法,侯利国;高填方路堤粘弹性参数反演与工后沉降预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7期 |
3 |
向良;陈炳初;;基于Verhulst模型的软土路基沉降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08年04期 |
4 |
徐日庆,杨林德;基坑开挖的信息化预报[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5期 |
5 |
黄天任,张弘,葛明浩;剩余劳动力的聚类分配和模型识别[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3年04期 |
6 |
薛琳,方保金;模型识别与参数反演解析方法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1997年05期 |
7 |
梅海彬,谢琦,张明华;模型识别在实时线损计算中的应用[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8 |
李俊伟;;基于ARMA模型的年雨量预测[J];广东水利水电;2009年09期 |
9 |
蔡安生,魏映华,莫凡华;金鸿公路软基路段地基处理方案评估及验算[J];广东水利水电;2004年03期 |
10 |
吴晓伟;;高速公路工后沉降预测新方法[J];山西建筑;2007年08期 |
11 |
肖朝乾;;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遂渝线软土路基设计[J];铁道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
12 |
杨斐;杨宇亮;;交通荷载对场道地基工后沉降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
13 |
康小宁;张鹏;索南加乐;杜岩平;田宏强;;基于模型识别的并联电容器保护[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
14 |
张明星;李言新;雷美清;;基于Monte-Carlo法的软土路基工后沉降可靠性分析[J];土工基础;2009年04期 |
15 |
杨延军;;石安高速公路软基工后沉降控制方法[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9年03期 |
16 |
袁志;;按沉降控制设计方法处治软基路堤[J];山西建筑;2009年34期 |
17 |
刘奇祥;;码头后方陆域软基处理工后沉降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0年02期 |
18 |
陈延禧;沈曼丽;;模型识别在化学电源中的应用[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4年03期 |
19 |
胡立平;;BOD、DO河流水质模型简易识别和参数率定[J];江西水利科技;1991年04期 |
20 |
梁艳春,杨晓伟,周春光,邹溪,王政;基于模糊自适应BP算法的包装件缓冲垫层非线性特性识别[J];包装工程;199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