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混凝土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杨顺存  
【摘要】: 混凝土是一种复杂的多相非均质材料。对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质及破坏过程的研究对于结构工程、地下工程以及采矿工程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有关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力学模型都是基于混凝土材料的宏观层次研究其力学特性,其主要特点是把材料理想化为均质材料进行研究,把实验室尺度下力学试验的结果作为材料的力学参数,以此为基础进行更大尺度宏观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实验室的实验结果,往往也代表一定尺寸非均匀性结构材料的平均力学响应。这种简化对于研究混凝土工程结构及进行稳定性的数值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却难于研究混凝土材料在外荷载作用下裂纹萌生、扩展及贯通而导致的由细观层次到宏观层次的损伤和断裂过程。目前,国际上对于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已经开始从经典的宏观尺度转向更细微的细观尺度,建立了一些用于混凝土断裂过程模拟的数值模型。但是,这些模型还不是很完善。而在国内,这个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文从混凝土材料的细观结构入手,建立了混凝土的梁-颗粒数值模型,对混凝土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为了反映材料的非均匀性,本文假设混凝土是由砂浆基质、粗骨料及粘结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用两种颗粒单元(分散颗粒单元和基体颗粒单元)和三种梁单元(分散梁单元、基体梁单元及界面梁单元)来模拟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在数值模拟时,通过对不同单元赋以满足Weibull分布的力学参数即可在数值上对混凝土这一典型非均质材料进行表征。 本文建立了混凝土的梁-颗粒数值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混凝土在单轴压缩和拉伸载荷作用下,混凝土从微裂纹的萌生、扩展、贯通直到宏观裂纹产生导致破坏的全过程的数值模拟,探讨了混凝土材料细观结构对其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利用该数值模型,模拟了钢弹以一定的初始速率垂直侵彻混凝土圆板的动态过程,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动画显示,并分析了不同钢弹初始速率对混凝土圆板破坏形式的影响。从而验证了该模型模拟混凝土破坏过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应用该数值模型奠定了基础。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国际上研究相对成熟和完善的几种混凝土细观数值模型并进行了比较,以期望能对混凝土数值模拟研究的同行们有所帮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世烺;混凝土断裂韧性的试验及分析[J];水利学报;1982年06期
2 蔡锐华;港工混凝土质量检验技术讲座——第三讲 混凝土超声检验技术(上)[J];水运工程;1985年09期
3 潘敏豪;新拌混凝土水灰比测定仪[J];水运工程;1987年04期
4 卢博,梁元博;海水珊瑚砂混凝土的实验研究Ⅰ[J];海洋通报;1993年05期
5 刘秉京;超缓凝混凝土与无冷缝界限[J];水运工程;1993年02期
6 李中元,程华岚,刘杰;从混凝土强度内控标准浅谈企业经济效益[J];铁道建筑;1993年01期
7 项翥行;我国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发展与成就[J];建筑技术;1994年01期
8 何顺贵;机场跑道大面积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分析与防治[J];建筑技术;1994年07期
9 吴之明;大坝混凝土施工期温度预测与控制灰匣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10 刘昆,李怀素;防腐蚀粉煤灰混凝土在李港线铁路工程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1994年05期
11 陈宁;冲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J];广西交通科技;1994年02期
12 吴德全,葛英时;高层框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分析[J];混凝土;1994年01期
13 宋颖;石屑代砂混凝土的研究[J];混凝土;1994年02期
14 ;美国《国际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杂志部分论文摘要[J];混凝土;1994年02期
15 王有翰;压缩机基础标高事故的混凝土加筋处理[J];建筑施工;1994年03期
16 曹增延,祁建华;混凝土动力特性的初步研究[J];水电站设计;1994年04期
17 万启泰;取水泵房施工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J];特种结构;1994年02期
18 王圻;《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复习思考题[J];当代电大;1994年02期
19 魏小胜,肖莲珍,陈云仙;CSA混凝土微膨胀剂性能的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5年01期
20 徐增全;钢筋混凝土薄膜元理论[J];建筑结构学报;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宇龙;魏作安;许江;唐晓军;杨红伟;李树春;;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声发射特性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暨国际岩石动力学专题研讨会资料之一[C];2011年
2 谢其泰;郭俊志;王建力;陈于高;;单轴压缩下含倾斜单裂纹砂岩试件裂纹扩展量测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暨国际岩石动力学专题研讨会资料之二[C];2011年
3 李铁汉;;最大压密体应变与均质围岩的允许位移[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4 唐凯峰;郭淑琴;姜喆;;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研究[A];2011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君;居贤春;高原;;高延性低收缩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特性及应用[A];特种混凝土新技术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大中型公建中水回用技术及装置[A];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7 蔡武;窦林名;韩荣军;张国华;李许伟;;基于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的煤层冲击倾向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暨国际岩石动力学专题研讨会资料之一[C];2011年
8 罗鸿禧;;葛洲坝水利枢纽基岩软弱夹层变化趋势的物理化学力学探讨[A];全国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79年
9 陈金刚;徐平;张;李亚帮;;膨胀性充填裂隙峰前本构关系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暨国际岩石动力学专题研讨会资料之二[C];2011年
10 廖秋林;李晓;朱万成;;基于数码图像土石混合体结构建模及其力学结构效应的数值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顺妮;水泥-混凝土体系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赵东拂;混凝土多轴疲劳破坏准则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黄煜镔;混凝土脆性与力学参数的尺寸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肖诗云;混凝土率型本构模型及其在拱坝动力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阎春霞;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光力学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李地元;高应力硬岩胞性板裂破坏和应变型岩爆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包腾飞;混凝土坝裂缝的混沌特性及分析理论和方法[D];河海大学;2004年
8 刘春城;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三维地震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石磊;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设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袁群;老化病害混凝土结构质量评估及粘结加固中的基础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顺存;混凝土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黄树辉;混凝—过滤法在生活污水中的实验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3 王景贤;少熟料水泥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周文峰;结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中的混凝土恢复力模型的适用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5 张明轩;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调查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俞剑勇;混凝土夹芯板(CS板)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闫晓鹏;混凝土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8 王玉锁;新型混凝土复合早强剂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蒋向荣;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式受弯构件的刚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陈新丽;混凝—气浮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太原煤炭气化公司第二焦化厂 张江;浅谈混凝土的温湿度裂缝[N];山西科技报;2005年
2 朱钧裕;长坚纤维在地下室防水混凝土中的应用[N];建筑时报;2005年
3 ;有“韧带”的混凝土在美国研制成功[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俞国荣(作者单位:杭州万艺建材有限公司);混凝土收缩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N];中国建材报;2004年
5 杨时;北京六环路桥梁建设成本降低[N];中国交通报;2005年
6 通讯员 骆仁东 毛年永 翁均飞;八方集团打造循环经济链[N];绍兴日报;2005年
7 明辉 整理;弹性混凝土有了用武之地[N];中华建筑报;2005年
8 本报驻广东记者 张红;“营养过剩”诱使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N];中国建材报;2004年
9 俞国荣(作者单位:杭州万艺建材有限公司);矿粉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影响和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5年
10 本报驻天津记者 郭关朝;天津混凝土外加剂发展有喜有忧[N];中国建材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