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
【摘要】:
根据所要研究问题的特点,本文从分析岩石的动力变形特征、力学特性开始,介绍了适用于模拟岩石动力特性的本构模型,分析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局限性,同时认为由于静、动本构关系曲线在外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岩体结构的动力分析中采用静力本构模型。随后在这一部分中阐述了岩土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岩土类材料的屈服准则、加卸载准则、塑性势理论、以及加载硬化规律等原理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本文阐述了模拟岩体裂隙节理的特殊接触面单元,分析其特点和局限性;介绍了三种处理动力接触问题的数值算法,利用Lagrange乘子法和罚函数法联合的增广Lagrange乘子法建立起裂隙节理的动力摩擦接触条件和本构方程以及有限元基本方程,并运用此数值方法分析一具有贯通节理面的动力摩擦接触问题,得出一些基本规律。认为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对于其动应力的分布没有实质的影响;但是加载速率的变化在接触面的动力特性上有着明显的反应。
基于上述的接触理论和接触分析结果,本文在最后一部分中分别利用动力时程法和反应谱法对百色水电站尾水渠的岩质边坡进行动力响应分析,两者计算方法得出比较一致的结果,同时采用动力摩擦接触理论重点分析了断层对于边坡的稳定影响,认为断层的存在会使得岩坡的稳定性降低,在地震等动力荷载的作用下对于断层将发生张开、闭合和错动现象,尤其是动力荷载和其他荷载如渗流力等的耦合作用将会对断层产生极为不利的后果,进而影响岩坡的整体动力稳定,应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
|
|
1 |
谭桔红,晏鄂川;岩质高边坡破裂面的分析及综合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04年04期 |
2 |
李文秀,梁旭黎,赵胜涛;地下水影响下裂隙岩质边坡变形的 Fuzzy 测度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
3 |
何蕴龙;岩质边坡施工爆破振动加速度近似计算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年01期 |
4 |
舒大强,何蕴龙,董振华;岩质高边坡开挖爆破震动荷载及其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工程爆破;1996年04期 |
5 |
陈桂芳,姚劲松,曹平;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5年03期 |
6 |
涂国祥,黄润秋;某水电站坝肩顺坡向变倾角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7 |
李宁,张平,李国玉;岩质边坡预应力锚固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7期 |
8 |
黄家愉;岩质边坡锚杆挡墙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5年03期 |
9 |
孙勇;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中裂隙水的影响作用与定量评价[J];岩土工程技术;1995年04期 |
10 |
朱建业,门光永,张性一;90年代水电工程地质科技研究课题的建议[J];水力发电学报;1995年03期 |
11 |
何蕴龙,舒大强,陆述远,段亚辉;施工爆破震动激励下岩质边坡震动响应加速度场的计算方法[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2 |
黄三强;客土植生法防护绿化岩质边坡的应用实践[J];路基工程;2003年04期 |
13 |
王琪,白克军;工程地质环境变迁对山谷灰场坝肩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电力勘测;1997年01期 |
14 |
冯德乾,刘祖德;高速公路路堑岩质高边坡放坡坡角的优化设计[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1期 |
15 |
唐秋元,刘建宁;同向岩质边坡极限稳定坡角及极限高度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2期 |
16 |
姚劲松,曹平;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及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治理措施研究[J];岩土工程技术;2005年01期 |
17 |
陈祖煜;岩质高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与软件系统[J];水力发电;1998年03期 |
18 |
胡振瀛,范幸义,刘洁;重庆地区砂泥岩边坡的计算与设计[J];地下空间;1997年04期 |
19 |
刘亚群,李海波,李俊如,周青春,刘广胜;爆破荷载作用下黄麦岭磷矿岩质边坡动态响应的UDEC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1期 |
20 |
张飞,池秀文;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探讨[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