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6-PUS并联机器人数字化样机的研究

吴筱春  
【摘要】: 并联机构是一种上、下平台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支相连,机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由度,且以并联方式驱动的机构。基于并联机构发展起来的并联机器人由于其运动平台由几个简单的串联运动链并行驱动,与传统的串联机器人相比,具有承载能力强、动态性能好、刚度重量比大等优点,并因为这些优点而日益受到广大学者及制造商的重视,现在正在成为制造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机器人课题组的研究项目中的6自由度并联机构——6-PUS并联机构,就其基本理论基础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并根据虚拟样机技术,在对几种CAD软件的功能进行了比较后选择了在机构分析方面功能比较强大的ADAMS软件,进一步在该软件环境下对6-PUS机构进行了几何建模和动态仿真分析,对ADAMS软件的功能进行了探索,同时也为6-PUS并联机器人实物样机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磊;仝崇楼;龚小平;韩彦彬;;6自由度并联机构平台正解方法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于靖军,赵铁石,毕树生,宗光华,黄真;三维平动并联机构型综合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8期
3 吴昌林;陈航;;几种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位置正解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6年05期
4 余顺年;陈扼西;马履中;;基于并联机构中医推拿机器人机型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06年06期
5 贾中会;王峻峰;史铁林;;一种两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位姿分析[J];机械工程师;2007年01期
6 王振华;钟博文;;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并联微动机器人应用现状[J];压电与声光;2007年04期
7 张灿果;顾勇;董慧芳;龚志广;;混联数控机床中并联机构的空间位姿解析方法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姚苏华;高国琴;周涛;;并联机构的对角型模糊变结构控制应用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9年04期
9 黄昔光;何广平;谭晓兰;袁俊杰;崔桂芝;;并联机器人机构研究现状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乐林林;李开明;;3-(2SPS)并联机构静刚度分析[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年13期
11 韩先国,陈五一,郭卫东;采用冗余驱动提高并联机床精度的研究[J];航空学报;2002年05期
12 贾庆轩,魏秋霜,孙汉旭,李端玲;并联微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13 杨建新,余跃庆;新型平面三自由度冗余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5年05期
14 杨晓平;;3-PRU并联机器人机构及其运动学[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3期
15 黄昔光;廖启征;魏世民;庄育锋;徐强;;基于Groebner-Sylvester法的一般6-6型台体并联机构位置正解[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6 韩秀英;刘延斌;贾现召;;6-SPS型并联机构的混合坐标动力学建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01期
17 王琨琦;郑德星;;3-PUU并联机器人机构及其运动学[J];机床与液压;2008年05期
18 史巧硕;高峰;余发国;;一种并联机构末端特征分析方法[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8年05期
19 吴玉兰;鲍燕伟;;PLC在并联机构中实现的定位控制技术[J];机械工程师;2005年12期
20 黄秀琴;沈惠平;吉晓民;杨廷力;;一种改进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运动仿真[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兵;柴森春;张百海;杜梦昕;宁汝新;赵彤;;6自由度气动摇摆台的控制研究[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董培涛;吴学忠;;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的新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薛明;颜永年;张人佶;李卫;;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在熔融挤压成形工艺中的应用[A];特种加工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吴宇列;吴学忠;李圣怡;;并联机构位形空间的拓扑结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范守文;徐礼钜;;1PP+4TPS型空间并联机构位置正解[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东光;吴盛林;袁立鹏;;一种增大6-U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有效方法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7 孟飞;;极限边界搜索实现的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昕;李泽湘;;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运动控制分析与应用[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9 张建军;李为民;李颖;高峰;;一种新型正交结构6-PPPS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解耦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治志;罗玉峰;石志新;杨廷力;;一种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的序单开链法[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蕊;大跨度索并联机构力特性及尺度综合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张克涛;变胞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方法与运动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彬;支链布局对一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结构约束及运动学性能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许允斗;基于并联机构理论大型锻造操作机设计与分析[D];燕山大学;2012年
5 丁玲;并联机构拓扑数组综合理论与计算机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程世利;并联机构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张彦斌;少自由度无奇异完全各向同性并联机构型综合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8 胡波;基于约束力/矩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和串并联机构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孙涛;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陈巧红;少自由度并联机构自由度分析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筱春;6-PUS并联机器人数字化样机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许怀友;少自由度并联示教机器人的结构学与运动学设计[D];重庆大学;2004年
3 岳扩明;3-RPC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指标分析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0年
4 赵进科;正交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5 陈茂圣;基于三并联万向腕关节和二并联机构的混联机构的误差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田冠男;一种含非对称主动运动支链的新型并联机构运动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卫进;基于并联机构新型液压支架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8 刘华生;绳牵引并联机构分析与控制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4年
9 张强;4-RSS+PS+2-RRS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指标分析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0年
10 陈航;三自由度并联机构正解及试验平台控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由庆祝;国内首台新型并联机床在哈量下线[N];中国工业报;2007年
2 ;清华大学齐二机床联合研制成功国内首台重型混联机床[N];科技日报;2008年
3 柯葆;国内首台重型混联机床问世[N];中国船舶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由庆祝;哈量研制出国际顶级LINKS-EXE700并联机床[N];中国工业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兰海侠;五强联手 新一代并联机床试水中国市场[N];机电商报;2007年
6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勤之;制造业:生产物质财富的产业[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陈循介;美国机床技术为何在世界领先[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8 杨靖;合作之手伸向国内还是国外[N];科技日报;2003年
9 记者 张亚德 姚琳;市领导走访慰问知名专家学者[N];保定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严曼青;并联机床:实质运作 多家竞争[N];机电商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