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岩体边坡工程力学参数研究
【摘要】:岩体力学参数的合理确定是岩石边坡工程中一项基础的工作。由于岩体具有不均匀性、不连续性和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目前在层状岩体边坡工程的岩体力学参数选取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岩体力学参数研究的难点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边坡工程中。
本文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提出了修正的RMR法——GSMR法,并用于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的估算。该方法较全面地考虑了完整岩石强度、结构面产状、结构面间距、结构面粗糙度、地下水条件、岩石质量指标、边坡高度、研究区域地震基本烈度、开挖方法和人工边坡形态等影响岩体力学性质的因素,并提出了连续性权值修正的方程(二次函数关系或半对数关系),对完整岩石强度、岩石质量指标、结构面间距权值进行了连续修正,减少了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在边坡岩体力学参数预测方面,将GSMR值代替RMR值,更能反映边坡岩体实际力学性质,并将其用于边坡稳定分析,是一种边坡工程上可行的方法。
2.用微结构张量表示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参数,使之可以考虑边坡岩体各向异性特性;把边坡开挖弱化因子和锚固增强因子引入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并提出了两个因子的计算公式,研究了爆破开挖和锚固对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的影响程度,计算了爆破开挖和锚固后的岩体力学参数。算例分析表明:变形模量、抗拉强度、粘结力和加载方向与结构面夹角正弦的平方呈线性相关,具有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粘结力的各向异性特别地明显:内摩擦角在未扰动、开挖和描固条件下的各向异性不明显,均保持不变。开挖对不同边坡岩体的力学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同,一般地对坚硬岩体的影响大于软弱岩体;开挖弱化因子与变形模量、粘结力和内摩擦角呈线性相关,与抗拉强度呈指数相关。锚固对变形模量、抗拉强度、粘结力提高幅度大,对内摩擦角提高幅度不大;锚固增强因子与变形模量、粘结力和内摩擦角呈线性相关,与坚硬岩体的抗拉强度呈线性相关,与软弱岩体的抗拉强度呈指数相关。
3.考虑圆形截面岩石简支梁中央受集中力作用,用应变片测定简支梁某些点的应变值,推导了量测应变值与流变参数蠕变柔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根据粘弹性本构模型理论,推导了系统模型蠕变柔量的一般形式;当岩石简支梁出现弹-粘塑性变形时,推导了量测应变与梁挠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使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目标函数,对模型流变参数进行估计;用龙滩水电站泥板岩岩样流变试验所测得的应变值,反演了泥板岩的流变参数,进行了泥板岩粘弹性模型辨识,得出了符合泥板岩的流变本构模型。
中文摘要
4.假定层状岩体为层状复合材料,采用复合介质的等效介质理论研究了层状
岩体的等效弹性模量,并提出与边坡类型对应的等效介质模型,与层状岩体边坡
(包括切层边坡和反倾向边坡)对应的力学模型为并联模型,与顺层边坡对应的
力学模型为串联模型。研究表明:Voigt一Reuss模型上下限范围大、精度不高,
Hashin一Shtrikman模型上下限范围小、精度高,Eshelby模型、自洽模型、微分模
型和Mori~1’a naka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5.利用本文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向家坝水电站左岸层状岩体边坡未扰动区
和开挖扰动区的岩体力学参数建议值,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边坡变形进行三维数值
模拟分析,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验证。
关键词:层状岩体边坡、力学参数、GSMR法、Hoek一Brown强度准则、蠕变柔
量、等效弹性模量、向家坝水电站
|
|
|
|
1 |
张弭;;试论矿山岩体边坡地下水赋存模式[J];工程勘察;1989年02期 |
2 |
魏星,虎旭林,郑璐石;岩体边坡稳定性的灰色系统类比预测[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3 |
陈记;;降雨渗流情况下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0年Z1期 |
4 |
朱立新;康景文;赵翔;;张家界黄石寨索道中间支架点岩石边坡设计与治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
5 |
向强;徐金明;张建民;;计算岩体边坡安全系数的程序实现[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6 |
何容;何伟;李亚伟;;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边坡稳定性识别研究[J];铁道建筑;2009年02期 |
7 |
王怀峰;韦灼彬;黄静;;洞口岩体边坡客土喷播技术优化设计[J];科技传播;2010年19期 |
8 |
刘文方;隋严春;周菊芳;李红梅;;含软弱夹层岩体边坡的突变模式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
9 |
沈振中;姜媛媛;王金男;;非稳定渗流作用的岩体边坡稳定非连续变形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0 |
杨志勇;丁宝贵;张蕊蕊;王长龙;;钢筋网锚喷技术在岩体边坡加固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1期 |
11 |
徐金明;刘斌;孙昆仑;;岩体边坡中流体包裹体参数的逐步回归分析[J];岩石学报;2007年09期 |
12 |
赵冰华;贾彩虹;宗兰;;基于DDA的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应用研究[J];江苏建筑;2011年03期 |
13 |
刘大安,袁宝远,刘小佳,岳远明;地质灾害防治监测信息工程数据运筹技术[J];自然灾害学报;2000年01期 |
14 |
刘大安,刘英,罗华阳,唐纯华;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硬件系统若干技术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3期 |
15 |
汤平;李刚;徐卫军;;水及开挖卸荷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05年S2期 |
16 |
刘造保;徐卫亚;张开普;刘康;;基于改进指数平滑法的岩体边坡变形预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7 |
刘大安,杨志法,楼向东,袁宝远,王敬;地质工程自动监测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
18 |
吴旭君;水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年03期 |
19 |
刘云鹏;黄润秋;邓辉;;反倾板裂岩体边坡振动物理模拟试验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
20 |
张卓;练继建;杨晓慧;;不同降雨强度下岩体边坡的渗流场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