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流域洪水预报与调度模型研究
【摘要】:论文在评述了国内外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对秦淮河流域洪水统计相关预报模型、山丘区及圩区产汇流预报方法、流域出口处长江潮位过程预报模型、河网水流运动模拟模型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流域洪水统计相关预报模型和流域洪水预报与调度模拟模型。
基于混合回归模型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流域防洪重点控制站东山站水位统计相关预报模型。
依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产汇流特性,将秦淮河流域划分为两部分,山丘区和圩区。分别为山丘区和圩区建立了产汇流模型。根据不同的产流特性,将秦淮河流域山丘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水面、水稻田、旱荒地和城市道路等四类,为这四种类型下垫面分别建立了相应的产流计算方法,山丘区的汇流采用无因次单位线法并考虑了水库湖泊的调节作用。针对圩区独有的产汇流特点,建立了圩区产汇流模型。
分析了长江南京下关站潮位过程的影响因子和实时报汛资料情况,用简单实用的统计相关方法建立了下关站潮位过程预报模型。用实测资料对潮位过程统计相关预报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下关站潮位过程预报模型且具有一定的精度,能够满足秦淮河流域河网水动力学模型边界条件预报的要求。
针对秦淮河流域特殊的概化河网,建立了河网水流运动模拟模型,采用了简单实用的预报校正求解方法。用实测资料对河网水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秦淮河流域河网水流运动模拟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能满足比选调度方案的功能要求。
统计相关预报模型简单实用,预报计算所依据的实时雨水情及工情信息较少。但是,统计相关预报模型不能全面地考虑流域防洪工程的运用情况,因而不能用来作防洪调度方案模拟预报。基于产汇流原理和河网水动力学原理的预报与调度模拟模型能全面地考虑流域防洪工程的运用情况,能用来作防洪调度方案模拟预报,预报各种防洪调度方案的调度后果。两类模型各有特色、相互参证和补充。
|
|
|
|
1 |
许尔金;;浅析泽雅水库单位线的推求[J];小水电;2008年04期 |
2 |
田友;侯锴;;“95·7”大水几个防洪调度问题探讨[J];水利管理技术;1997年03期 |
3 |
杨涛;王钦钊;梁忠民;董增川;李致家;;修河流域防洪调度系统开发若干关键技术讨论[J];人民长江;2006年09期 |
4 |
;黄河防洪预报调度与管理(耦合)系统[J];中国水利;2005年05期 |
5 |
王新平;刘胜;向新国;雪新丽;;浅谈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思路[J];中国防汛抗旱;2004年04期 |
6 |
周小群;;关于南水水库暴雨洪水预报方法的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年01期 |
7 |
黄金清,陈庆云,张建新;自动化技术在东圳水库洪水预报及防洪调度上的应用[J];水利科技;1997年04期 |
8 |
李瑞林;;连州市洪水预报作业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广西水利水电;2010年04期 |
9 |
陈华,郭生练,陈森林,林凯荣,李订芳;清丰山流域防洪调度决策系统[J];水电能源科学;2004年01期 |
10 |
;怎样使预报数字变活[J];水利水电技术;1966年03期 |
11 |
章上游;;ARMA模型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2年05期 |
12 |
李秀杰;贴近度在常规预报方法联机作业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1996年02期 |
13 |
姜铁兵,蔡华,舒畅,梁年生;一种新型专家系统及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1999年02期 |
14 |
;珠江流域洪水预报方案编制基本完成[J];水文;2000年04期 |
15 |
闫华,郭涛,林健;基于WebGIS洪水预报系统的建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16 |
耿艳芬;王志力;金生;;河网洪水预报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17 |
丛立林;刘兴富;;简述靖宇水文站短期洪水预报及其影响因素[J];吉林水利;2008年07期 |
18 |
梁毅;陈鸿文;;长沙水文站洪水预报方法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9年01期 |
19 |
陈崇光;叶方红;;滩坑水电站施工期洪水预报[J];浙江水利科技;2009年03期 |
20 |
李允军;李春红;;三峡上游洪水预报实时校正方法应用比较[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