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典型粗放型的高代价增长模式,资源约束和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尽管我国目前每年取得科技成果3万余项,然而,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也处于劣势,科技创新资源的巨大浪费是造成我国经济增长粗放型的重要原因之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程度,在知识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基于科学发展观与绿色GDP(GGDP)思想,针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与经济增长的问题情境,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现代数学等理论与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风险机制网络结构模型和动态平衡模型;研究出了利益驱动是当前成果转化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成果转化各方在“投资、风险分担,收益共享”原则下的合作,可有效降低转化风险,政府支持和正确引导是成果转化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同时,根据宏观生产函数推导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低代价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建立了成果转化过程中,合作伙伴收益有效分配机制的数理模型,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就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计量经济学分析。就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增长正负两方面效应,运用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走可持续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实现绿色科技进步”的创新思想。运用实证、规范、定性、定量、比较等分析方法,演绎出我国必须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特殊作用,推动整个宏观生产函数上移,抵消“边际收益递减”效应,实现整个宏观经济报酬的不断提高,即“边际收益递增”效应,进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