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高校教师激励对策研究

王颖  
【摘要】:论文以激励的相关概念为出发点,用激励理论、人性假设和人本管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相关理论搭建了论文的理论基础,将高校教师的劳动特征、经济学特征、个性特征和需要特征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实证研究:对山东L大学教师的需要情况及激励因素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出我国高校教师成就动机发展的年龄、职称和学历特点,进而从物质、环境、政策和精神四方面总结影响高校教师成就动机的激励因素。接着对我国高校教师激励的现状进行分析,其中有成功举措,如实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破格晋升制、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进行教师分配制度改革等,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学术权力发挥不足、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存在误区、教师培训工作不到位、缺乏教师心理需求分析、中青年教师关心力度不够等。然后提出建立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人本原则、公平原则、竞争原则、基础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即时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原则等,并重新构建我国高校教师激励体系模型,最后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改善我国高校教师激励问题的思路对策,如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建立柔性报酬制度,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优化内部环境,构建青年教师主体的激励机制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薛睿;程凯;万三敏;;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张剑;;高校教师冲突管理及其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3 胡兆蕊;;吉林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其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4 舒宏伟;张知璜;;聘任制下高校教师的退出现状与对策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倪金永;;吉林省高校橄榄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6 秦伟;何斌;;高校教师非正常流动的对策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王崇桃;方德英;王一川;;高校教师科研需求及激励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09年18期
8 张呈余;赵庆双;;扩招后省属普通高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8期
9 李志;裴琳;;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10 陈晓;;论高校教师的多元激励[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年01期
11 金锋;宋明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2 王亚军;余梅芳;李敬芬;;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3 欧阳学兵;;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J];科学决策;2008年11期
14 赵琳琳;;和谐视角下新时期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研究[J];今日科苑;2010年08期
15 刘思浚;;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健康促进对策研究[J];江苏卫生保健;2011年05期
16 刘红;;促进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的对策研究[J];体育博览;2011年16期
17 熊岚;;高校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8 靳祯;;高校教师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9 任登波;王光琼;;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7期
20 王亚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J];天中学刊;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厉;;我国高校教师劳动力市场的薪酬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邢丽刃;于翔;徐博;;推进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周明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多层次群模糊综合决策方法[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4 王玉珅;曹国兴;;高校实施EAP具体方案的设计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林崇德;;高校老师的师德建设[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海波;沈晶;;计算机专业教师教书育人探索与实践[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刘晓丽;姜能志;高峰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及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路红;;EAP:值得引入的高校教师压力管理组织机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姜红;孙健敏;;高校教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林斯丰;;和谐校园视域下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龚钰淋;行政法视野下的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王爱敏;我国公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4 程文;大学高级研究人员系统激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白勤;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朱伏平;中国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赵惠君;“校园内的公共服务”: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改革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跃如;高等学校教师激励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关云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赵夷岭;基于组织承诺的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我国高校教师激励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王会民;我国普通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马宁;北京市高校教师体育消费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4 李朝春;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5 马晓燕;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任杰;高校教师全面契约管理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陈慧;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刘刚;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激励方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夏玲;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章雷;我国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宏;我省高校教师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N];江西日报;2001年
2 ;高校教师热衷出国深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3 中科院院士 林群;建议高校教师普遍做科研[N];光明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张梦薇 郑巧;高校教师校际流动现状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科技学院基地 执笔 湖南科技学院院长、教授 邓楠;高校教师应做终身学习的标兵[N];湖南日报;2011年
6 李春生;引导——高校教师的责任[N];中国建材报;2000年
7 记者 王晖;我省高校教师不离岗 学生不停学 师生不离校[N];河南日报;2003年
8 记者 毛光勇;应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N];湖北日报;2010年
9 黄玉迎 通讯员 冯京红;首都高校教师半年纳个税过亿元[N];北京日报;2004年
10 郑仰成;首先要做好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N];山西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