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区间分析理论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喻和平  
【摘要】:岩土体本身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不确定和不确知系统,人们对其认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局限性,材料参数、本构模型、计算荷载、计算边界条件(地应力等)和量测的位移和应力等无法准确确定。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近年来一直是工程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全面回顾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在工程领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区间分析技术在边坡工程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采用区间变量来表示工程中的不确定性量;对区间有限元方程的解法进行深入的研究,针对区间分析中计算结果的区间扩张问题,提出基于单元的区间参数摄动的方法来求解平面问题区间有限元方程;通过一计算实例,将原有的解法同提出的方法进行比较。表明了基于单元的区间参数摄动法的简便有效性。 2从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式入手,利用最小区间位能原理建立了考虑多参数不确定性的区间有限元控制方程。将岩土工程中反映岩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本构模型与区间有限元相结合,由区间参数推导出区间单元刚度矩阵和区间单元荷载向量,并在此基础上导出区间有限元问题的数学描述。在考虑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载荷向量的各元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情况下,采用基于单元的参数摄动方法计算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载荷向量的不确定量,然后集合成整体刚度矩阵和整体载荷向量,最后求出位移、应力的区间值。 3在计算出节点的位移和应力的基础上,采用优化方法寻找边坡的最危险滑裂面。将边坡的材料参数用区间数表示,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定义,推导了基于区间有限元方法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为一区间值。 4通过对边坡刚体极限平衡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使用区间理论和刚体极限平衡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计算工程边坡稳定性的新方法。推导了基于区间理论的边坡极限平衡方法的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基于试验资料的边坡稳定性的区间评价指标。 5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来模拟产生初始地应力场的边界荷载,并将区间数引入神经网络方法中,建立了区间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用来解决初始地应力场的不确定性问题。 6考虑到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了模拟退火法和区间神经网络方法相结合,可克服神经网络在搜索中易陷于局部小的缺点。并将其用来求解边坡工程反问题。 7建立了边坡工程力学参数的区间位移反分析模型。建立了初始地应力场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佘远国;沈成武;黄艳;;修正的迭代算法用于结构不确定性问题的静力区间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年02期
2 朱增青;陈建军;李金平;刘国梁;;不确定结构区间分析的仿射算法[J];机械强度;2009年03期
3 吕震宙,冯蕴雯,岳珠峰;改进的区间截断法及基于区间分析的非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2年03期
4 戚蓝,崔溦,熊开智,黄晓东;灰色理论在地应力场分析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0期
5 王四巍;刘汉东;高丹盈;;南水北调玛柯河~阿柯河段地应力场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6 苗菲;左春柽;李静;张银鹤;;区间优化的仿生算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郭均鹏;吴育华;;基于区间分析的项目经济评价[J];工业工程;2008年03期
8 陈满华;李达;;泥巴山深埋特长隧道高地应力场三维数值反演[J];路基工程;2009年04期
9 郭喜峰;尹健民;李永松;王法刚;;引汉济渭工程黄三隧洞地应力测试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10 李攀峰,张倬元,王银梅;某深切峡谷地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1 王晓军;邱志平;;机翼颤振的区间有限元分析(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8年02期
12 李群善;穆伟;邓荣贵;;大相岭深埋特长隧道场区高应力场三维数值反演[J];铁道标准设计;2009年05期
13 梁瑶;赵刚;杨涛;;考虑侵蚀下切作用的深切河谷岩体地应力场回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4 丁仁伟;周敏;邬建华;;南水北调西线达曲—泥曲段地应力场反演分析[J];人民黄河;2010年06期
15 杜子勤;;古地应力场理论在区域性地质构造分析中的具体运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16 乔忠,张跃,王光远;关于模糊随机系统的优化问题[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17 刘允芳;三峡船闸区重点剖面和部位地应力场的概化[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6年03期
18 王艺婷;管强;;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改进区间评估[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9 黄康;王富雷;邢健;张建华;;基于区间分析的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正解的研究[J];机械设计;2010年10期
20 唐治;潘一山;阎海鹏;李忠华;李国臻;李野;;基于ANSYS的二维地应力场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黄理兴;杨春和;;从现场声波测试结果分析地应力的一种途径[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2 赵子荣;刘艳清;;大地应力地区巷道围岩压力的试验研究[A];地应立场测试及其应用论文集[C];1991年
3 刘世明;杨兆文;;天荒坪地应力场回归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4 丁原辰;沈政亮;葛增军;;水泥砂浆的残余应力测量[A];地应立场测试及其应用论文集[C];1991年
5 丁文境;;强震前闭锁段附近的断层错距和地应力场[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6 鲁先元;陈汉珍;申飞;;声发射Kaiser效应测定地应力方法及工程实践[A];地应立场测试及其应用论文集[C];1991年
7 蔡美峰;;提高地应力测量精度的几个问题的研究[A];地应立场测试及其应用论文集[C];1991年
8 孙叶;;对地震地质工作的一些设想——兼论华北、京津地区现今区域地应力场的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3)[C];1982年
9 徐志纬;;地应力实测对地下灾害的超前预报与分析[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10 马启超;阮青;;岩体地应力场的最小二乘边界配点法[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和平;区间分析理论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2 苏静波;工程结构不确定性区间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张建国;不确定结构(机构)分析和可靠性专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李金平;不确定性温度场和结构的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刘高波;地应力对气藏产能控制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彭瑞;区间分析在极大极小全局优化和鲁棒控制中的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7 张文居;基于典型岸坡深部裂缝的岩石力学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郭书祥;非随机不确定结构的可靠性方法和优化设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9 胡明星;卫星遥感和GIS支持下矿区地应力场的分析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999年
10 宋敏;不确定参数闭环振动控制系统鲁棒性分析的区间方法[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远国;结构不确定性问题的静力区间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宋振华;区间方法研究及其在天线结构分析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富雷;区间分析在非线性机构位置求解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能肖文;基于区间数学的有限元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李攀峰;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坝区地应力场及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6 杨静;锦屏水电站地应力场回归分析与坝肩槽开挖高边坡稳定性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四川大学;2003年
7 黄水亮;大相岭隧道渗流场与地应力场的耦合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刘元坤;工程区域岩体应力分析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王鸷;地下洞室随机有限元分析和可靠度计算[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张燕新;有穷区域上多极值优化的区间算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燃料油价格运行区间分析[N];期货日报;2004年
2 陈虎;废除土规定消除运输效率梗阻[N];人民铁道;2008年
3 忠言;沪胶第三浪涨势将提前结束[N];期货日报;2003年
4 萧竹;兰花科创:机构游资齐做多振华港机:基金吸筹游资抛[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忠言;无限风光在险峰[N];期货日报;2003年
6 忠言;期价涨升空间有限[N];期货日报;2003年
7 上海证券研发中心 蔡钧毅;60日均线压力大[N];证券时报;2006年
8 ;强麦调整已近尾声[N];期货日报;2003年
9 忠言;天胶期价已步入熊市[N];期货日报;2004年
10 南辰;制造“车价拐点”,别砸了自己的脚[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