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城市尾水输移河流—新沂河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郑在洲  
【摘要】:为了解决城市尾水输移河道的水污染问题,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人工湿地、土地渗流、生物滤池和河道稳定塘等生态技术的净化城市尾水污染物的特性,同时应用大系统理论针对城市尾水的复杂性和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多样性,进行处理对象与处理技术关系的系统性研究,建立了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处置理论及方法。 首先,本文阐述了研究背景,介绍了江苏省新沂河受城市尾水污染的情况,论述了开展城市尾水输移河道水污染治理的迫切性;综述了水污染生态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和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的系统处置理论及方法。 其次,试验研究了人工湿地、土地渗流、生物滤池和河道稳定塘等生态技术在改善城市尾水输移河流水质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工湿地对COD_(Mn)、氨氮、磷或色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由于人工湿地构造形式的差异,3种人工湿地在去除城市尾水COD_(Mn)上有一定的差异。在去除城市尾水COD_(Mn)的效果上,复合流人工湿地(ISFW)的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达到65%以上。土地渗流处理系统对COD_(Mn)、氨氮、磷仅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色度去除效果较差。②不同粒径滤料床生物滤池对新沂河污染河水净化效果明显,尤以细粒径滤料床效果为最好,氨氮和BOD_5去除率平均可以达到80%以上。③河道稳定塘以连续出水方式运行时,对污染物具有较为明显的降解作用。因自然净化降解和区间汇流的综合作用,污染物浓度指标由上游至下游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其中氨氮、COD_(Mn)和BOD_5指标的浓度去除率分别达到51.6%、41.6%和43.1%。 城市尾水生态修复系统优化研究方面,应用大系统理论针对处理对象的复杂性和处理单元技术的多样性,进行处理对象与处理技术关系的系统性研究。建立了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处置理论及方法,在生态修复理论和大系统系统理论交叉的基础上,研究了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的系统优化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勇;祁德超;高之栋;;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浅析[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0年01期
2 叶建锋,操家顺;生态修复技术在保护水库水源地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2期
3 杨海军,封福记,赵亚楠,于智勇;受损河岸生态修复技术[J];东北水利水电;2004年06期
4 王永喜,王丽坤;石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J];中国城市林业;2004年04期
5 朱亮,苗伟红,严莹;河流湖泊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述评[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许基全;;废弃露矿生态修复技术[J];浙江林业;2006年04期
7 许文年;戴方喜;吴少儒;李金景;魏汉林;时晓燕;;生态修复技术在厦门市“青山挂白”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6年02期
8 牛青翠;王龙;李靖;;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2006年04期
9 李焱;巩旭东;刘学;;门头沟生态修复技术领跑全国[J];投资北京;2007年06期
10 王小康;黄德娟;黄小云;黄德欢;;抚河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模型的建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11 卜全民;李凤英;;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12 丰瞻;李少丽;周明涛;;裸露山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3 赵丰;黄民生;戴兴春;;当前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生态修复技术初探[J];上海化工;2008年07期
14 钱培良;;昆承湖养殖结构调整与水域生态修复技术[J];科学养鱼;2008年06期
15 陈玉华;丁永良;赵锦华;朱保远;;原位物理、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上海市延中绿地景观湖的应用[J];上海水务;2008年02期
16 彭春生;;广东省紫金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初探[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8年03期
17 ;生态修复技术支撑沟域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村科技;2010年01期
18 代宏文;;矿区生态修复技术[J];中国矿业;2010年08期
19 沈士华;陈日泉;董铸梁;郑方亨;;余杭瓶窑苕溪生态修复技术[J];中国城市林业;2011年01期
20 张健全;;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库水土保持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宝兴;;颐和园山体护坡与生态修复技术的探讨[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2 王运昌;高之栋;;青口河生态修复技术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湖泊健康与水生态修复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康银花;李娟英;何培民;;临港新城环湖河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研究[A];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C];2010年
4 贾璐颖;;湖泊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的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5 陈晶;张毅敏;汪龙眠;杨阳;周创;段金程;林超;吴晗;;我国海洋污染现状、生态修复技术及展望[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六卷)[C];2013年
6 张俊斌;梁大庆;陈意昌;巫建达;;野溪栖地之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杨洁;;鄱阳湖滨湖沙地生态修复技术与经济开发模式[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张建锋;张旭东;周金星;;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修复技术[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9 吴智仁;杨才千;吴智深;岩下健太郎;李润杰;;基于W—OH有机复合固化材料的新型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技术[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喻理飞;朱守谦;祝小科;谢双喜;;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评价和修复技术[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华;北京房山区黄院采石场松散堆积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张建锋;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退化机制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郑在洲;城市尾水输移河流—新沂河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丁元新;基于3S技术的煤炭基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杜丽娜;辽河河口区河网生态修复技术空间配置方法研究[D];沈阳大学;2012年
3 杨坤;煤矿开采沉陷的环境效应和生态修复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赵佳懿;厦门筼筜湖生态修复技术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5 杨庆贺;济南南部山区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6 张子林;南昌市乌沙河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设计[D];南昌大学;2011年
7 李艳霞;博斯腾湖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凌方圆;景观水体的太阳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三桃;城市河流硬质护坡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宏清;专家高度肯定“河湖生态修复技术”[N];无锡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斌键;生态修复技术或为减缓珊瑚礁衰退带来契机[N];中国海洋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柳珺;大水面渔业融入生态修复技术[N];中国渔业报;2013年
4 记者 戴丽昕;用生态修复技术打造绿色城市[N];上海科技报;2013年
5 何文辉;水域环境生态修复技术[N];中华建筑报;2013年
6 梁钢华;油页岩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获成功[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7 范光秭 张司宇;首云铁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N];中国花卉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王跃刚 边境;“绿化混凝土”:绿染堤防 花掩江河[N];中国水利报;2007年
9 实习记者 李玉衡;阿科蔓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亮相北京[N];中国环境报;2004年
10 记者 霍炜;首批启动7个科技惠民计划 项目总投入达1.76亿[N];山西科技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