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上游地区气候变化及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响应研究
【摘要】:
黑河上游地区作为整个流域水资源的发源地,系统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事件),以及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不仅有利于黑河中下游流域的水资源合理规划管理,而且对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也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共包含以下三部分内容:
(1)基于PRECIS模拟IPPC2000年发布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中四种排放情景时输出的50km×50km网格尺度上2011~2100年的日降雨量和日最高、最低气温,从时空分布的角度,对黑河上游地区在该时段内的气候变化情况(尤其是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统计。结果表明:未来近百年间,四种情景下,该地区2020s(2011~2040年)、2050s(2041~2070年)、2080s(2071~2100年)三个时段的多年平均降水量较基准年(1961~1990年)均有增加的趋势。重涝现象出现的概率很低,但5或6年一遇的大涝,10年一遇的大旱和30年一遇的重旱却是普遍存在的。极端低温事件发生的概率会减少,但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概率则会快速增加,且高温区域随时间推移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利用DEM、遥感信息、气象资料以及实测的水文资料检验了VIC模型在黑河上游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型检验期的月效率系数高达91%,VIC模型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用来再现径流的变化过程。
(3)进行PRECIS区域气候模式与VIC模型的单向耦合,即将PRECIS模式的输出结果作为VIC模型的输入,驱动水文模型,模拟出未来近百年间黑河上游地区的蒸发量以及径流的变化过程,借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s、2050s和2080s的时段平均蒸发量依次增加,但时段内的年均蒸发量则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另外,这三个时段内平水年出现的概率均比基准年的小。
|
|
|
|
1 |
郑国仪;;科学家钻透格陵兰冰层发现——地球气候变化的“档案”[J];暴雨灾害;1993年01期 |
2 |
马树庆;气候变化对吉林省粮食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J];资源科学;1994年01期 |
3 |
周亚;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4 |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rieler;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
5 |
汤海燕;广东省近40年来气候变化初探[J];广东气象;2003年01期 |
6 |
陈英慧,王志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期的影响[J];河南气象;2005年01期 |
7 |
Lohmann G
,张光威;气候的过渡:冰期—间冰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制约与反馈机制[J];海洋地质动态;2005年03期 |
8 |
贾朋群;胡英;;2005年Nature杂志刊载的气候文献[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4期 |
9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成立[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年04期 |
10 |
;气象科技动态[J];浙江气象;2009年04期 |
11 |
K.Hasselmann;吴懋峥;;随机气候模式的建立和检验[J];浙江气象;1984年05期 |
12 |
刘式达;;用浑沌理论研究气候变化和EI Ni■o现象的进展[J];气象科技;1988年03期 |
13 |
张玉坤;必须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警觉性[J];广西气象;1989年02期 |
14 |
James G.Titus;Stephen R.Seidel;徐丛林;;综述气候变化的影响[J];世界环境;1989年01期 |
15 |
范建华,施雅风;气候变化对青海湖水情的影响——Ⅰ.近30年时期的分析[J];中国科学B辑;1992年05期 |
16 |
Ann Jochens
,马集遐;全球大洋环流实验[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年02期 |
17 |
金懋高,毛凤莲,姚建文;海河流域近三十年气候变化的某些特征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初探[J];水文;1993年03期 |
18 |
郭玉杰;“气候变化与水稻”国际研讨会[J];世界农业;1994年07期 |
19 |
周春林,袁林旺;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分维研究[J];灾害学;1997年02期 |
20 |
杨宏;气候变化的影响[J];国外科技动态;1998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