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流域水权配置研究
【摘要】:
论文从财产权利位阶体系角度对塔里木河流域的水权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水权的主体客体、权利构成、性质和类别。塔里木河流域的水权配置分为初始配置和再配置两个阶段。探讨了两个阶段水权配置模式的选择。分析了影响水权配置制度选择的因素和水权配置制度的价值。在分析水资源所有权制度与水权制度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塔里木河流域两个阶段的水权配置制度建设框架。
在评价现有水量分配方案和构建水权初始配置四级层次架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塔里木河流域一级~四级水权初始配置的程序,构建了AHP与TOPSIS法相结合的初始水权配置模型,以塔里木河流域一级水权的初始配置为例进行了模型求解。
论文评价了塔里木河流域水权再配置的两例:基于水量分配方案的适时调度和水权临时性调整。通过总结“年计划—季调控—月调节—旬调度”的适时水量调度管理流程,得出基于水量分配方案的适时调度是一个日趋完善的水权行政调配系统。在分析水权临时性调整的概念、特征、情形和类型基础上,剖析了塔里木河流域典型的水权临时性调整情形——生态应急输水成功实施的因素及输水存在的不确定性,提出了恢复绿色走廊的对策。
在分析塔里木河流域水权市场的作用、特征、建立条件基础上,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水权市场四个层次的空间结构,提出了组建塔里木河流域水权市场主体结构、管理机构和运行结构的设想。
|
|
|
|
1 |
王亚华
,胡鞍钢
,张棣生;我国水权制度的变迁——新制度经济学对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的考察[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20期 |
2 |
郭平;建立水权市场的三项制度性准备[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年02期 |
3 |
蒋慈茂;关于水权问题的探讨[J];四川水利;2001年06期 |
4 |
石玉波;关于水权与水市场的几点认识[J];中国水利;2001年02期 |
5 |
黄贤金,周寅康,彭补拙,陈志刚;水市场运行机制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土资源;2002年06期 |
6 |
王亚华;水权和水市场:水管理发展新趋势——水管理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20期 |
7 |
王治;关于建立水权转让制度的思考[J];中国水利;2003年13期 |
8 |
黄河;水市场的特点和发展措施[J];中国水利;2000年12期 |
9 |
胡继连;澳大利亚水权市场的形成与发育研究[J];调研世界;2001年11期 |
10 |
刘斌,杨国华,王磊;水权制度与我国水管理[J];中国水利;2001年04期 |
11 |
赵乐诗,马祖融;美国的水权、水分配机制[J];中国水利;2001年06期 |
12 |
张郁;南水北调中的水权交易市场构建[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2年03期 |
13 |
王晓,韩宝平,顾强;建立我国水权交易机制的七项基本制度保障[J];水利发展研究;2003年05期 |
14 |
葛吉琦;水权的确定和转让[J];中国水利;2003年08期 |
15 |
葛颜祥,胡继连;水权市场与地下水资源配置[J];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01期 |
16 |
王景纯;集中水权 节约增产[J];新农业;1980年Z2期 |
17 |
汪恕诚;水权和水市场——谈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手段[J];中国水利;2000年11期 |
18 |
胡继连,张维,葛颜祥,周玉玺;我国的水权市场构建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
19 |
黄河;培育和发展水市场 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J];水利发展研究;2002年11期 |
20 |
李萍,徐明;关于调水工程水权问题的研究[J];水利经济;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