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社会资本视角的流域水资源治理研究

刘戎  
【摘要】: 中国水的问题实质是人的问题,水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的治理能力的低下导致的治理危机。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公共性十分突出,几乎涉及所有人的利益,所以,当代的治水理念应从工程技术管理转向社会治理,从社会的角度探讨水资源治理机制,提高水资源治理水平。 论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深入探讨了社会资本在流域水资源治理体系中的功能与运作机制,并构建了流域水资源治理与社会资本积累良性互动的基本框架。 作为研究的基础,论文首先对流域水资源治理、社会资本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流域水资源治理的发展趋势,认为流域的整体性、水资源的外部性决定了流域水资源治理的发展趋势是以公众参与为基础的网络复合治理模式(简称网络治理),而网络治理实现的难题在于解决集体非理性问题。论文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认为社会资本的作用在于促成理性的合作,因此有必要了解社会资本在流域水资源治理中的运作机制,才能有效推进中国从传统的水利管理(management)向水资源治理(governance)转型。 其次,论文对流域水资源治理体系中的社会资本要素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流域治理主体关系网络是社会资本的存在形式;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资本要素构成的复杂性,它们在流域治理体系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分别存在,并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 再次,论文探讨了社会资本在流域水资源治理中的运作机制和功能,着重分析了社会资本促成理性集体行为的运作逻辑,认为社会资本的功能是在流域水资源治理中促成合作、产生协同效应;同时也对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 最后,论文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流域水资源治理创新的构想。认为流域水资源治理创新总体原则是治理要与社会资本积累形成良性互动;在此原则下,论文从治理的网络结构优化、治理机制与功能优化等方面提出流域水资源治理创新的构想;同时,对于社会资本在治理中的负面效应提出规避的建议。 论文还以太湖流域为例进行了应用性研究,提出关于太湖流域水资源治理创新的构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席酉民;刘静静;曾宪聚;沈力;;国外流域管理的成功经验对雅砻江流域管理的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7期
2 肖五健;宪小红;;学习新水法实现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J];新疆水利;2003年03期
3 路伟伟;田义文;;我国水资源流域管理的立法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梅金芳;;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政策及管理措施[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87年10期
5 HermonVanDerMost,杜伊力;水资源开发的规划与分析[J];水利科技;1994年02期
6 郭志民;泉州市水土流失几种治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1999年04期
7 梁季阳;水资源开发必须慎之又慎——对西部开发中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思考[J];调研世界;2000年07期
8 孟河清;西部水资源开发的战略决策探讨[J];四川水利;2001年02期
9 阿依努尔·孜牙别克,贾兵;塔城地区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11期
10 邱志鹏;张光科;;雅鲁藏布江水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11 徐方军;刘正洪;;罗马尼亚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各国水概况系列之四[J];水利发展研究;2006年12期
12 彭本红;邓谨;;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关系的竞争协调模型和治理模式探讨[J];商业研究;2006年21期
13 吴天凤;蒲实;;对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考[J];软科学;2007年05期
14 刘百仓;马军;余海艳;黄社华;;哈尔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水利学报;2007年S1期
15 计春阳;胡克瑾;唐志豪;;企业竞争策略与IT治理模式的相关性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11期
16 牟宏;;边远山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初步探索[J];决策导刊;2010年05期
17 俞汉青;胡恩金;;巢湖水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3年03期
18 柏林,陈刚正;安徽省召开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学术研讨会[J];中国减灾;1998年01期
19 Olli Varis;鲁春霞;;水资源开发:恶性与良性循环[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9年07期
20 向传三;;南水北调与四川水资源开发新思路[J];四川政报;2003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海英;;关于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的思考[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陈哲夫;杜焕民;;新疆矿产和水资源开发与对策建议[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王儒述;;西部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A];水电论坛报告文集[C];2004年
4 柯妍;;浅析新《水法》的创新及不足[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杨忠耀;;西部水资源开发的哲学思维[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陈成金;程祖德;;论海岛水资源开发配置保护管理[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王浩;;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的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特邀报告[C];2003年
8 田竹君;;水资源与湿地保护[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杨路华;刘玉春;夏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资源利用探讨[A];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劲峰;刘昌明;王志勇;于静洁;;水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理论、模型、试验[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戎;社会资本视角的流域水资源治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吕成;水污染规制之行政合作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传成;城乡水务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4 王少丹;项目融资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李瑞雪;三峡库区小流域治理模式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王春和;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卜国琴;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连志慧;论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李旭晨;公用企业的治理与运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彭洁;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清;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郭广雷;上海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武静;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探析[D];西北大学;2007年
4 李红勋;构建我国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D];郑州大学;2007年
5 胡小刚;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6 李元龙;我国民营企业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庞婷;风景名胜区治理模式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晨;我国体育产业治理模式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9年
9 王丹;特许经营双边治理模式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孙君芳;乡村自组织治理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试行[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肃省石洋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N];甘肃日报;2007年
2 记者 梅云雄通讯员 彭业华;国际研讨会在三峡坝区召开[N];三峡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杨亚非 刘兆阳;严控省界排污之源[N];人民长江报;2010年
4 沈阳师范大学 王彦;引导非公经济转变治理模式[N];辽宁日报;2007年
5 本报通讯员 吕文春;盘县: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模式[N];中国水利报;2008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N];中国水利报;2009年
7 崔仙玉;世界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对中国公司的启示[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章轲;错误的治沙方式将越治越糟[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主持人 李坤;流域水资源管理重心应体现在三个方面[N];中国水利报;2005年
10 王亦白;寻求无需中央“督察”的治理模式[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