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主体研究
【摘要】:
跨界水资源协商管理是协调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矛盾冲突,实现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模式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针对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理论研究的不足,在对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的概念内涵及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选取我国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主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跨界水资源协商管理的概念、内涵及理论框架研究。分析了协商三个层面涵义,即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协商、体制和组织层面的协商、以及行为和策略层面的协商,提出了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的概念。基于提出的管理协商概念,系统分析了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的内容及特征,进而构建了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主体的理论分析框架。
(2)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主体的协商结构命题及协商行为假设。协商结构是对协商主体之间关系的描述,协商行为是对主体参加到某个跨界水资源管理事件中具有价值导向、行为能力和协商角色的描述。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采用主体的理论分析框架,在研究我国跨界水资源协商主体所处的外部环境、管理形成和主体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协商结构命题和协商行为假设。
(3)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主体的协商结构及协商行为的实证研究。为了验证提出的我国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主体的协商结构命题和协商行为假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论文研究分别采用德尔菲法和多案例分析法对协商主体的协商结构及协商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论文研究提出的协商主体的协商结构与协商行为是一致的,二者相互映证。论文从结构和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了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主体,并对协商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
|
|
|
1 |
周申蓓;汪群;王文辉;;跨界水资源协商管理内涵及主体分析框架[J];水利经济;2007年04期 |
2 |
和平;;科学发展语境下的“共享”意识[J];资源导刊;2009年04期 |
3 |
J.F.栋泽尔;李慧;孙远;;欧盟水框架指令下法国水资源管理的创新[J];水利水电快报;2009年09期 |
4 |
丁惠英;;美国水资源学会将召开第31届年会[J];水利技术监督;1995年01期 |
5 |
朱堂烈,曹淑松,邢念钦,王衍亮;水资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山东环境;2000年S1期 |
6 |
李桂英;论可持续性发展与地下水资源管理[J];内蒙古地质;2001年02期 |
7 |
赵建华;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山西水利;2004年05期 |
8 |
Slobodan P.Simonovic,Dejiang Long,李银全,刘学工;水资源管理——概念与方法的转变[J];人民黄河;2005年11期 |
9 |
李晓炜;;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系统价值评估[J];水利水电快报;2006年12期 |
10 |
刘红梅;王克强;郑策;;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06年08期 |
11 |
梅如刚;;浅析水资源管理[J];新疆有色金属;2006年03期 |
12 |
曹鹏程;;日本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J];刊授党校(学习特刊);2006年08期 |
13 |
杨昆洋;;水厂水价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0期 |
14 |
孙大磊;;浅析中国水资源管理的瓶颈[J];科技信息;2011年04期 |
15 |
黄少虎;;全国第二届城市水资源管理学术讨论会在淄博市召开[J];勘察科学技术;1992年06期 |
16 |
F.赫德韦特,M.奥尼尔,李红清;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及其基本体系[J];水利水电快报;1998年18期 |
17 |
;英国水资源管理着眼于可持续发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年03期 |
18 |
苏·威廉斯;;南亚水资源短缺,出路何在[J];科技潮;2000年07期 |
19 |
何士华,纳学梅,沈东;未来美国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J];云南水力发电;2002年02期 |
20 |
王疆霞,李云峰,徐中华;GIS技术及其在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J];西北地质;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