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若干种白酒及白酒单体物质的荧光指纹图谱研究

郑磊  
【摘要】:本文对白酒体系中主要的酯类单体物质和几种白酒进行荧光光谱分析,归纳酯类单体物质和白酒的荧光特征,探究酯类单体物质与白酒的荧光光谱相关性的对应规律和应用基础。 通过实验获得白酒中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苯乙酯、戊酸乙酯总共6种主要酯类单体物质的荧光光谱,对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析讨论,总结酯类单体物质的荧光特性,分析酯类单体物质荧光特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得到,这些酯类单体物质的荧光峰都是存在于(λex:225-490nm,λem:300-705nm)范围内的宽谱峰,最佳荧光峰的位置相近,基本位于λex/λem=0.6-0.8左右的位置;荧光峰个数不同,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苯乙酯、戊酸乙酯的荧光峰个数分别为3、2、2、1、1、1;荧光峰强度不同,乳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的荧光强度最强,约为其他4种酯类的5-6倍。 实验测得五粮液、古井贡八年原浆酒、双轮酒、郎酒、西凤酒共5种白酒的荧光光谱,在分析其荧光光谱特性的基础上,将6种酯类单体物质与这5种白酒进行荧光光谱曲线拟合,计算相关系数,根据白酒香型的不同,对这5种白酒与酯类单体物质的相关系数以及相关系数的排列顺序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浓香型白酒与酯类单体物质荧光光谱相关性的规律:浓香型白酒与己酸乙酯荧光光谱曲线拟合的相关系数稳定在0.93以上;浓香型白酒与酯类单体物质相关系数的排列顺序为:乙酸苯乙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 利用荧光光谱测量系统获得洋河蓝色经典系列和国缘系列两类苏酒的三维荧光指纹图谱,提取白酒的荧光参数,对这两类苏酒的荧光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并做对比研究。通过对荧光峰位置、荧光范围、荧光强度、峰型、激发波长等荧光特征的分析,总结出两个系列苏酒的荧光特性。国缘系列3种白酒均有1个荧光峰,荧光范围相近,基本位于(λex:280-390nm,λem:350-550nm)荧光范围内;洋河蓝色经典系列3种白酒均有5个荧光峰,存在于(λex:226-400nm,λem:308-615nm)荧光范围内。提出了一种将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与统计特征参数分析法、神经网络分类识别技术相结合实现白酒分类鉴别的方法。通过实验获取宝丰原浆酒系列、国缘系列、洋河蓝色经典系列共9种白酒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采用小波变换技术对所测得的原始荧光数据进行压缩处理,提取压缩后数据的统计特征参数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参量,应用神经网络完成这9种白酒的鉴别,鉴别准确率达100%。 本文从酯类单体物质和白酒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为将光电检测技术用于白酒的鉴别以及白酒香型的认定,提供了参考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提高白酒产品质量,规范白酒的消费市场提供了帮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来东;李鹏;栾法智;何群;赵淑玲;;浅述白酒的生产污染和防治[J];山东食品发酵;1995年02期
2 刘建华;;江苏:白酒新一轮[J];中国酒;2006年02期
3 栗永清;;泸型白酒中主要香味成分的探讨[J];酿酒;1981年01期
4 张宏伟;耿丽欣;;应用产酯酵母提高白酒质量的试验[J];酿酒;1991年05期
5 黄树林;浅谈贮酒容器对清香型白酒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贮存期的确定[J];酿酒科技;1996年01期
6 谢义贵;提高白酒质量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酿酒;2003年04期
7 袁洁;尹京苑;高海燕;;指纹图谱在白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8年11期
8 王国俊;应用电渗析处理配制白酒用水实例[J];酿酒科技;2000年04期
9 孙洁;孙丽臻;李好转;;评价白酒质量优劣的两项重要指标[J];酿酒科技;2011年08期
10 陈文纳,李丽琳;提高调香白酒质量的几项技术措施[J];食品工业;1990年06期
11 江坤文;提高白酒质量的技术措施(三)[J];食品工业;1991年02期
12 邹邦志;通过政策调整促进白酒质量的提高[J];酿酒;2000年01期
13 吴衍庸;提高中国白酒质量的酶工程技术[J];酿酒科技;2003年05期
14 李绍亮;关其才;刘子红;李学思;李培杰;;浓香型白酒生产与传统老五甑工艺[J];酿酒;2006年02期
15 任玉杰;;探索白酒有益成分 持续提升产品质量[J];酿酒;2007年05期
16 宋守敬;提高浓香型白酒质量的一些技术问题[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1年01期
17 刘兴照;影响新工艺白酒质量的主要因素探讨[J];酿酒;1997年05期
18 孙宇霞;白酒质量令人担忧[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4年02期
19 陈林;;加浆水对白酒的影响及相应处理[J];酿酒;2006年01期
20 卢中明;张宿义;;白酒分析检测现象的有效应用[J];酿酒科技;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贵华;石青辉;;白酒客户的消费行为实证分析[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常丽荣;张宿义;敖宗华;邓波;;论低度白酒白色絮状悬浮物质[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家民;孙浩章;张中义;;西凤酒的文化品牌与包装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杨国强;张淑娟;;电子鼻技术在酒类识别应用中的研究进展[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秦辉;基于可视化仿生嗅觉系统的白酒检测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陈国庆;荧光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控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张春林;泸州老窖大曲的质量、微生物与香气成分关系[D];江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仰韶彩陶纹样在河南白酒包装中的应用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2年
2 王立川;基于气体传感器阵列的白酒分类与识别[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苗苗;基于光谱的白酒鉴别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弓韬;山西省白酒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陈通;中国中高端白酒的品牌传播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裴沛;提高白酒质量的红外技术[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7 徐静;白酒中常见重要香味物质分离定量方法及其标准物质的研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8 丁济民;西凤酒品牌营销策略分析[D];西北大学;2014年
9 李文帅;白酒产品追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王跃;白酒变压变温蒸馏自动化系统设计[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柯勇;抽查显示白酒质量合格[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杜涛 特约通讯员 郭礼 徐兴江;“十一五”仁怀多举措提升白酒质量[N];中国食品报;2011年
3 CUBN记者 严碧华;美酒标准缺失 新一轮白酒标准大战或将触发[N];中国联合商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孙圆;冒充“纯粮酿造”何时画句号[N];中国质量报;2010年
5 田刚 朱彬;我国白酒质量标准亟待修订[N];中国信息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龚平;宜宾白酒为何独占鳌头?[N];华夏酒报;2011年
7 记者杜涛 通讯员郭礼;仁怀多措并举提高白酒质量[N];中国食品报;2009年
8 张建梅;白酒质量整体稳定[N];中国质量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周伟 孔芒;“白酒金三角”向世界“举杯”[N];四川日报;2011年
10 毛小民;白酒经销商如何运作农村市场[N];华夏酒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