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带经堂到复初斋:翁方纲诗学渊源研究
【摘要】:本研究的主题是翁方纲与王士禛的诗学渊源,旨在通过相关文献史料的整理与爬梳,运用实证方法,具体落实翁方纲与王士禛之间的实际联系,并以此为依托,最终上升至理论层面的诗学渊源考察。本文主体包含以下三方面:一,立足于实证,详细整理与爬梳翁方纲与王士禛之间的实物联系。翁方纲生平通过长期的寻觅访求与其他间接途径接触与获取了相当数量的王士禛的文物旧藏及书籍著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两人之间因年代断层而无法交际往来的缺憾,成为翁方纲接触王士禛的一种间接手段。这些手迹、画像、旧藏及书籍著录的流通与递藏不仅为翁方纲与王士禛建立起一种物质输出与接收的事实联系,更为二人之间进一步的诗学理论渊源奠定了事实基础。二,以文献为基础,具体考察翁方纲对王士禛著述的接受,包括翁方纲对王士禛著述的评述、征引、整理与推衍。在诗歌方面,翁方纲逐步实现了由阅读学习到倡和批点的层次转变,并在批点王士禛诗作的三次实践中不断深入;文献整理方面,翁方纲校勘、重订部分王士禛著述,并重新编定《渔洋先生书目》;又撰多部著作对王士禛著述加以诠释、补缀与批驳,这些内容都印证了翁方纲在王士禛著述的接受过程中所作出的诸多努力与功绩。翁方纲在王士禛著述的接受过程中,逐步完成了由阅读感知与学习观摩过渡到介入式研究与分析的转变。三,上升至理论层面,正面讨论翁方纲与王士禛的诗学渊源。翁方纲与王士禛的诗学渊源,具体落实到理论层面,即翁方纲如何接受王士禛诗学并逐步加以修正、批评乃至出离,最后同归于“诗中无人”理论窠臼的过程。在对王士禛诗学作出一定体认与诠释的前提下,翁方纲确立了“重事”的诗学路径,将重心由诗与情的关系转移至诗与具体的事上,已与王士禛诗学背道而驰;在创作理论方面,翁方纲具体实现由兴会妙悟到理性主导的转变,在创作的起始、过程、结果各环节一一落实理性节制的要求,努力贯彻以“实”救“虚”的诗学原则,并尽其所能将“实”的概念发展到极致。然而,翁方纲对王士禛诗学的体认存在一定缺陷,肌理诗学又过于重视“实”的概念而忽视个人抒情,这就导致其最终无法解决王士禛诗学的缺陷而同样落入“诗中无人”的理论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