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梅酒酿酒酵母的选育及耐酸机制解析

田甜甜  
【摘要】:青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属于蔷薇科,主要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种植,其富含多种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以及花青素、萜烯和植物甾醇等功能成分。青梅酒是一种流行于亚洲地区的水果酒,目前仍以浸泡型为主。酿酒酵母对酒体风味物质代谢具有重要作用,但因青梅果酸度高和缺少专用的耐酸酿酒酵母,导致发酵型青梅酒的发酵时间较长、风味不足以及典型性特征不突出等问题,限制了发酵型青梅酒的工业化生产。因此,获得具有耐酸性的青梅酒专用酿酒酵母是提升青梅酒品质的关键。本论文首先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HTS)和适应性实验室进化(adaptive laboratory evolution,ALE)对酿酒酵母进行选育,并对其发酵性能进行了验证;其次结合重测序和转录组学分析手段,寻找与酵母耐酸性密切相关的基因,进一步通过基因敲除的手段验证基因在酵母细胞膜耐酸性中的作用,探索影响酿酒酵母耐酸性的代谢调控机制;最后将获得的菌株应用于青梅酒发酵,并对发酵青梅酒品质进行调控。本论文为青梅酒发酵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初步筛选到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erevisiae)ET008为出发菌株,通过ARTP、HTS和ALE相结合的方法,定向筛选出适用于青梅酒发酵的酿酒酵母ET008-c54,经过连续7代培养,证实进化菌株ET008-c54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与出发菌株ET008相比,ET008-c54在p H 2.5条件下的存活率由9.4%增加至95.8%,提高了10.2倍,发酵时间由22 d缩短至12 d,减少了45.5%;同时,关键风味化合物的总含量由17.8 mg·L~(-1)增加至27.0 mg·L~(-1),提高了51.9%,安息香醛的含量由1.8 mg·L~(-1)增加至2.8 mg·L~(-1),提高了54.3%,解决了青梅酒发酵时间长、风味不足和典型性特征不突出的问题。另外,ET008-c54的形态特征、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对应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进一步证明其具有优良的发酵性能,可作为生产发酵型青梅酒的潜在菌株。(2)运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ET008和ET008-c54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共获得167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和639个插入缺失位点(insertion-deletion,Indel),对与耐酸性和关键风味物质有关的变异点进行分析挖掘。对ET008和ET008-c54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共鉴定出68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64个基因显著上调,324个基因显著下调。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发现在高度上调的基因中,与细胞膜组分、铁离子稳态、类固醇的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ERG5、FRE1、IZH4、OPT2、INO1、GCN1、FET3、FIT2等)对酿酒酵母的耐酸性具有重要作用;与碳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合成等相关的基因(ARO7、ATF1、BAT1、EEB1、EHT1、OLE1等)参与了关键风味物质的合成。推测IZH4基因在ET008-c54细胞膜耐酸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优化和构建模式菌株提供更多的操作靶点。(3)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IZH4基因,验证了敲除菌株ET008-c54ΔIzh4(简称ΔIzh4)在p H 2.5环境下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从胞内微环境和细胞膜上进一步比较了ET008、ET008-c54和ΔIzh4在酸胁迫下的差异性,与ET008-c54相比,ΔIzh4的胞内p H(p H_i)和质膜H~+-ATPase略有下降,说明IZH4对胞内p H_i和质膜H~+-ATPase的影响不显著。ΔIzh4可以利用H~+-ATPase消耗更多的ATP,排出胞内H~+,从而维持酸胁迫下p H_i的动态平衡。在细胞膜水平上,ΔIzh4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麦角固醇含量分别降低了38.8%和34.0%。此外,ΔIzh4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了10.8%,而其细胞膜流动性和细胞膜完整性分别降低了9.3%和46.5%。上述结果解释了ET008-c54良好耐酸性的原因,同时证明了IZH4基因是通过影响不饱和脂肪酸和麦角固醇合成等来调节细胞膜的完整性,进一步影响菌株的耐酸性。(4)以ET008-c54作为青梅酒发酵菌株,利用单因素实验和中心组合设计对青梅酒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如下:初始糖浓度为200 g·L~(-1),发酵温度为20℃,料液比为1:2.0,发酵12 d后,可获得酒液呈金黄色、具有典型青梅香气、酒体丰满浓郁、口感纯正的发酵青梅酒(以FT表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市售的发酵青梅酒和FT的呈味物质(有机酸、氨基酸、酚酸和糖)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不同发酵青梅酒中各物质浓度差异较大,并利用Do T值(dose-over-threshold)确定了发酵青梅酒的11种呈味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FT与市售发酵型青梅酒风味物质含量的差异,证明FT中风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明显高于市售发酵型青梅酒,并利用香气活力值确定了发酵型青梅酒的13种呈香物质。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发酵型青梅酒的呈味物质和呈香物质对感官属性的贡献性,发现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单宁酸对青梅酒的呈味方面具有重要贡献,乙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异戊醇、里那醇和安息香醛对青梅酒的呈香方面具有重要贡献。200 L青梅酒放大规模试验结果表明,以ET008-c54发酵生产的发酵青梅酒的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正常,呈味物质和呈香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与三角瓶发酵基本一致且显著高于其他市售发酵型青梅酒,符合GB2758-2012和QB/T 5476-2020果酒通用技术要求的规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1条
1 刘沛通;许丹丹;许引虎;段长青;燕国梁;;4株本土非酿酒酵母的发酵特性[J];食品科学;2021年14期
2 饶轶晟;胡国涛;王凤霞;张红;吴雪君;刘黔霞;;不同磷源对酿酒酵母发酵代谢产物的影响[J];云南化工;2020年08期
3 ;金属阳离子对酿酒酵母J-31发酵影响研究[J];中外酒业·啤酒科技;2017年13期
4 ;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4条酵母染色体[J];生物学教学;2017年08期
5 栾晓东;;由酿酒酵母开启的重塑生命计划[J];科学大众(中学生);2017年05期
6 陈芳;董瑞丰;;中国“编写生命密码”将如何改变未来?[J];创新时代;2017年05期
7 K.Kavanagh,汪开治;酿酒酵母与疾病[J];生物技术通报;2001年03期
8 边名鸿;许强;周阳子;王灵香;李蓉;程鑫凯;;桑葚酒用非酿酒酵母的筛选及特性研究[J];中国酿造;2021年05期
9 裴宇鹏;李啸;肖泽涛;谈亚丽;;基于转录组学分析耐高糖酿酒酵母耐受脱氢乙酸钠胁迫的分子机制[J];中国酿造;2021年08期
10 胡斌;钱和;;酿酒酵母菌含量对控制橙汁腐败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1期
11 龚炎杰;王子涵;;酿酒酵母葡聚糖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施欣驰;陈勇;邹亚男;应汉杰;;代谢木糖的酿酒酵母重组菌株的初步构建[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 肖冰;李珺;李春;;类泛素介导和热激响应协同提高酿酒酵母的热稳定性[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赵心清;;酿酒酵母代谢工程育种:“锌”组学基因挖掘及全局基因转录改造[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4 沈煜;魏闪;侯进;鲍晓明;;葡萄糖对酿酒酵母木糖发酵状态的后继影响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2016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6年
5 潘华平;王宁;中西秀树;高晓冬;;β-1,6-葡聚糖合成相关基因对酿酒酵母孢子壁形成的影响[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2017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7年
6 周峻岗;祁庆生;王鹏;;酿酒酵母糖基化过程基因工程改造[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曹丹燕;刘欣;许琳;严明;;酿酒酵母醛糖还原酶的表达条件优化及纯化[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8 张梁;石贵阳;王正祥;章克昌;;具有纤维二糖代谢途径的重组酿酒酵母的构建[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晓峰;江贤章;吴松刚;黄建忠;;脂肪酸碳链延长酶与脱饱和酶在酿酒酵母中共表达[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赵广厚;林逸骢;戴俊彪;;酿酒酵母rDNA区的合成与功能研究[A];第九届中国模式真菌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11 王春晓;Braulio Esteve-Zarzoso;Luca Cocolin;Albert Mas;Kalliopi Rantsiou;;酒精发酵过程中非酿酒酵母的生存能力检测[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暨首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12 杨浣漪;张国华;何国庆;;酿酒酵母和旧金山乳杆菌在酸面团发酵过程中的互作研究[A];益生菌:技术及产业化——第十三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13 陆勇军;;以酿酒酵母为模型研究天然产物和细菌效应蛋白的功能[A];第九届中国模式真菌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14 谢能中;王青艳;朱绮霞;秦艳;曹薇;;基于代谢工程理论构建酿酒酵母抗逆高产乙醇菌株[A];第九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5 龚婷;何飞;廖媛;高向东;;酿酒酵母Rho4 GTP酶调控机制的研究[A];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6 王庆杰;祁庆生;王鹏;;酿酒酵母表面表达蔗糖合成酶[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7 张兆丽;王洋;代春华;熊锋;刑政;何荣海;马海乐;;超声工作模式对酿酒酵母生长代谢产物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18 任雪玲;;SFI1磷酸化位点的缺失在酿酒酵母孢子形成中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9 于典科;鲍晓明;;利用转座标签大规模探寻酿酒酵母抗渗抗盐基因[A];山东微生物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0 蒲友光;滕衍斌;周丛照;;酿酒酵母中Mmf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分析[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田甜甜;青梅酒酿酒酵母的选育及耐酸机制解析[D];江南大学;2020年
2 刘岩;谷氧还蛋白敲除缩短酿酒酵母时序寿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9年
3 赵方龙;重组酿酒酵母生产20(S)-原人参二醇的途径构建与优化[D];天津大学;2017年
4 张伟平;酿酒酵母氮代谢物阻遏效应系统生物学解析和全局调控[D];江南大学;2018年
5 熊春江;木聚糖乙醇代谢工程酿酒酵母菌的构建[D];暨南大学;2015年
6 程诚;改造酿酒酵母内源基因表达提高木糖利用和乙酸胁迫耐受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7 张明明;乙酸胁迫耐性基因挖掘及高活性酿酒酵母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8 谢泽雄;酿酒酵母V号染色体设计与构建[D];天津大学;2017年
9 杨浣漪;传统酸面团中酿酒酵母和旧金山乳杆菌的种内多样性及其互作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10 李晓伟;工程乙酰辅酶A通路构建酿酒酵母高效合成平台[D];武汉大学;2015年
11 刘宁;本土酿酒酵母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及优良菌株的筛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12 ASHRAF ABDELKAREM MOHAMED MAHMOUD ELROTAIL;利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一种酿酒酵母高产乙醇的技术[D];江南大学;2017年
13 刘红芝;酿酒酵母甘露聚糖的制备、结构鉴定及免疫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14 梅萌;酿酒酵母内质网蛋白滞留效应的机制研究及其在蛋白质工程中的应用[D];湖北大学;2019年
15 俞江;酿酒酵母氧化应激反应中一组氧化还原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6 赵运英;酵母细胞基因组中与钙离子稳态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7 姚震;通过综合调控构建高产异戊二烯酿酒酵母[D];浙江大学;2020年
18 朱小龙;和厚朴酚对酿酒酵母的药理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19 郭伟;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生产酪醇及红景天苷的研究[D];山东大学;2020年
20 宋佳;酿酒酵母热诱导蛋白聚集体形成及不对称遗传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孔云飞;酿酒酵母中APC/C~(Cdc20)对底物特异性识别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2 黄小晶;氮源对酿酒酵母发酵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李莹;酿酒酵母硫化氢生成关键基因与其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倩玉;利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tP450s的酿酒酵母在体功能研究体系[D];山西大学;2019年
5 李婷;本土酿酒酵母的优选及其干红葡萄酒品质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
6 温雅骄;干红葡萄酒酿酒酵母的优选与鉴定及其酿酒品质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
7 石朱伟;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高效生产α-檀香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8 李吉萍;木聚糖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在酿酒酵母表达系统中的应用[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9 张炜;重组酿酒酵母表达白斑综合症病毒VP28的保护性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10 阿曼妮萨·艾海提;新疆葡萄与葡萄酒酿酒酵母遗传多样性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9年
11 王东艳;黔产辣蓼、夜关门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及夜关门对酿酒酵母的影响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9年
12 明明;基于GC-MS代谢组学方法的建立及对酿酒酵母乙醇耐受性机制研究[D];吉林化工学院;2019年
13 刘亚楠;蛋白乙酰化对酿酒酵母碳代谢的影响初探[D];山东大学;2019年
14 荆雄;柿子酒酿造条件优化及其非酿酒酵母的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
15 乔慧聪;Elp3经Yap1参与酿酒酵母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16 陈靓;酿酒酵母中利用Rev-RRE元件跨核膜运输T7转录产物的初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17 郝欢欢;延长酿酒酵母寿命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18 贾海燕;提高酿酒酵母CRISPR系统编辑效率的探究[D];河北大学;2018年
19 李莎莎;酿酒酵母对糠醛耐受性的数量性状定位[D];江南大学;2018年
20 衣泽浩;秸秆乙醇发酵工程菌的构建[D];南阳师范学院;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通讯员 李春园 李冰淞 李天一 秦琴 张维民;清华生命学院戴俊彪研究组发文报道酿酒酵母十二号染色体的设计合成[N];新清华;2017年
2 ;首份完整线粒体蛋白质图绘成[N];科技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黄海华;有的时候,需要把自己置之死地[N];解放日报;2018年
4 秦迪 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中的研究[N];华夏酒报;2015年
5 治;酿酒酵母部分蛋白组图谱公布[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于佳淼 李成群;安琪超级酿酒酵母及其应用技术[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