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自适应声学回声抵消算法的研究

袁佳能  
【摘要】: 自适应声学回声抵消是现代电话会议系统、车载电话等免提式通话设备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为免提通话设备提供全双工通信。如何提出改进的自适应滤波回声抵消算法实现高性能回声抵消器是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 自适应声学回声抵消的理论主要来源于自适应滤波算法。自适应滤波声学回声抵消还存在以下问题:典型房间场地的混响时间长,为了能够将产生的声学回声抵消掉,自适应滤波器可能上千阶,采用这种自适应滤波器对回波通道建模,运算量非常大;语音信号的强相关性,导致自适应算法收敛慢,不能跟踪回波通道的变化,回声抵消的效果比较差;在双端会话时,近端会话将作为能量很大的噪声进入到自适应滤波器中,从而导致自适应滤波器系数发散;立体声学系统能够提供更加真实的会话环境,然而立体声学回声的抵消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上述回声抵消依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自适应声学回声抵消算法。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 1.针对房间场地冲激响应时间长,造成自适应滤波回声抵消算法计算量大和自适应过程收敛缓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过采样无延迟子带双通道滤波回声抵消算法,该算法在保证子带方法能够节省计算量及提高收敛性能的同时,将子带自适应滤波器映射到全带滤波器,减少了信号的延迟;比较残余回声功率来更新前置非自适应滤波器,使系统工作在较小残余回声功率下,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2.针对自适应回声抵消滤波器的权系数在双边会话的情况下变得不稳定,而额外的双端会话检测器不仅代价高,而且冻结的滤波器权系数可能使滤波器的系数已偏离最优解,使回声抵消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了时变功率谱的无双端会话检测算法,该算法在双端会话的情况下,不需要对双端会话的状态进行检测也能使回声抵消正常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3.在上述研究单扬声器-房间场地-麦克风系统回声抵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二维立体声学回声抵消系统。通过分析常规的线性组合自适应立体声学回声抵消器在最小均方条件下不能唯一确定回声路径的冲激响应,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准确估计立体回声路径的回声抵消算法,提高了立体回声抵消的收敛性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士杰;;乘除器似不能实现拉氏变换式的乘除[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987年05期
2 王宏;自适应鲁棒控制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J];控制理论与应用;1988年01期
3 向大威,顾亚平;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研究进展[J];声学技术;1991年02期
4 邵京一;模拟自适应陷波器的原理与实现[J];电子学报;1992年01期
5 梁军,符雪桐,吕勇哉;自适应PID控制──Ⅱ.全局收敛性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94年06期
6 郑叔芳;CAT(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第六讲 CAT的发展[J];测控技术;1994年01期
7 仇佩亮,郑树生,姚庆栋;扩频通信中干扰抑制的自适应非线性滤波技术[J];通信学报;1995年02期
8 邱天爽,王宏禹;Eckart加权的自适应时间延迟估计[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9 肖健梅;船舶航向自适应控制算法及仿真[J];计算机辅助工程;1996年03期
10 陈晓青,蒋静坪;基于神经元状态的伺服系统自适应广义极点配置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1997年03期
11 邹采荣,陈棕;一种改进的多分辨率自适应图象平滑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12 潘红兵,刘越,任志良;声纳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集成化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1997年12期
13 ;雷达信号及其处理[J];电子科技文摘;2000年01期
14 俞世荣,李渊渊;自适应跳频技术及其实现[J];无线电工程;2001年01期
15 吴根清,郑方,金凌,吴文虎;一种在线递增式语言模型自适应方法[J];中文信息学报;2002年01期
16 丁书文,杨雪萍,程浩;一种实时性较强的自适应测频新算法[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3年02期
17 丁书文,杨雪萍,程浩;一种实时性较强的自适应测频新算法[J];江苏电机工程;2003年04期
18 张晓东,陈锋,杜凯;一种印章图像的自适应特征提取算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19 卢志刚,易之光,赵翠俭,李兵,吴士昌;一种新型的自适应逆扰动消除器[J];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S1期
20 亓中瑞,高振明;滤波多音频系统中的自适应比特及功率分配方法[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宏;黄兴;孙虹;武聪聪;董宏;;基于VHDL和FPGA的自适应数字频率计设计[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2 黎杰;周猛军;祝吾杰;胡丽媛;;基于自适应微分进化算法的供水调度优化[A];2010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曾杰;郭创新;刘育骐;梁年生;;记忆递归网络预测控制器及其在水压频率综合调节中的研究[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邢志伟;封锡盛;王宁;;水下机器人神经网络直接自适应控制[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袁驷;和雪峰;;一个高效的一维有限元自适应求解的新方案[A];工程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程春悦;吕英华;;基于可变对角加载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程远;王小铭;;基于自适应融合系数矩阵的图像隐藏算法[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贾利琴;汪晋宽;田丹;;基于子空间跟踪的自适应多用户检测方法[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齐娜;;传声器阵列的宽带自适应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A];2005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罗竑;;模糊控制在地铁地下站空调通风系统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国红;基于压电陶瓷的轿车顶棚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潘卉青;高速TIADC并行采样系统综合校正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梁波;自适应光学像差矫正对双眼叠加作用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4 童立靖;实时系统的自适应进程调度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年
5 徐春光;非平稳信号的时频分析与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6 宋超;非结构化自适应有限元网格生成的AFT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7 赵英;基于异步网络环境的自适应时钟同步[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8 彭健;多类小字符集自适应字符识别技术及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傅少君;岩土结构仿真反馈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刘军;自适应检测算法的性能分析及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光;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神经网络方法[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2 孙琰;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边缘检测技术[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史悦;自适应超文本/超媒体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4 宫翔飞;WENO格式和自适应网格方法数值模拟[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3年
5 秦杰;模式识别自适应控制器(PRAC)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昌青;电解镍板的自适应点焊控制器研制及其工艺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7 韩正英;WPVM环境下的动态任务分配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8 周岩;自适应的集中管理式Web缓存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9 李辉;自适应模型算法控制的研究与仿真[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孙玮;具有未建模动态的不确定非线性参数化系统的自适应鲁棒控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陈恩义;无缝移动[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三大步迈向NGeN[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3 程雁;自适应对千兆有益吗[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4 吴中秋 王鑫;重视“自适应协同”训练[N];解放军报;2005年
5 李怀斌;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与自适应型企业范式[N];经济日报;2003年
6 李强;排除自适应网卡引起的故障[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7 ;思科推出多合一系统级安全工具[N];人民邮电;2005年
8 ;长城推出自适应以太网交换机[N];通信产业报;2000年
9 云飞;北电推出自适应LAN解决方案[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10 ;给无线增添自适应[N];网络世界;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