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豆脂肪氧合酶抑制剂根皮素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陈艳君  
【摘要】: 本课题主要从事脂肪氧合酶(LOX)抑制剂根皮素的合成工艺研究及产品鉴定,同时初步探讨根皮素等黄酮化合物结构与LOX活性抑制关系。 以丙二酸二乙酯和对甲氧基苄氯为起始原料,摩尔比1:1,溶剂乙醇,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0h,得中间体对甲氧基苄基丙二酸二乙酯,得率93.08%;上述中间体在20%的NaOH溶液中120℃下反应6h,得到对甲氧基苯基丙二酸,得率82.08%;对甲氧基苯基丙二酸在140℃下脱羧6h得到对甲氧基苯丙酸,反应产率82.30%。 对甲氧基苯丙酸通过酰化、酯化反应得到三对甲氧基丙酸均三酚酯。对合成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得到的较优条件是:n(三酚):n(酸)=1:3.2,反应温度75℃,时间4h,吡啶用量15mL,收率可达98.43%;所得三酯和间苯三酚采用AlCl3和BF3·Et2O作催化剂,通过TLC、熔点、紫外、红外和核磁光谱分析鉴定为目标产物根皮素,最终产率分别为52.21%和13.64%。 从大豆中提取出大豆脂肪氧合酶,比较了水浸提,缓冲液-盐析,碱溶-酸提-二次盐析这三种酶提取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直接用水浸提法得到的粗酶液由于损失少而总酶活最高,每10g脱脂大豆粉的总酶活为7.03×107U。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然抗氧化剂和化妆品助剂——黄酮类化合物(芦丁、槲皮素、橙皮苷、异甘草素、大豆黄素、芒柄花素、根皮素、甘草素)对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四类黄酮类化合物对脂肪氧合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除了橙皮苷以外,其它几种黄酮类化合物对脂肪氧合酶的抑制效果均随着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除橙皮苷外,活性抑制关系为芦丁槲皮素根皮素大豆黄素异甘草素芒柄花素甘草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佩华,范永辉,陈宇光;大豆脂肪磷脂粉在产蛋鹌鹑日粮中的应用[J];饲料工业;2005年01期
2 于凤瑶,辛秀君,周顺启,刘运华,胡国华;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关联度分析[J];大豆通报;2003年05期
3 王金龙,李增禄,李星华,陈宛妹;大豆脂肪氧化酶遗传与改良研究现状[J];山东农业科学;1996年04期
4 彭宝,张恒善,付艳华,高敏,孟庆福;大豆脂肪含量育种目标途径和方法的探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S1期
5 傅翠真,徐文英;鉴定大豆脂肪氧化酶的新技术[J];作物杂志;1996年03期
6 李楠,赵爱莉,高敏,王雪飞;生态因子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大豆通报;1995年06期
7 姚振纯,刘继德;大豆脂肪酸组分与改良[J];大豆通报;1997年01期
8 郑云兰,陆师国;大豆脂肪测定方法研究[J];大豆科学;1989年04期
9 魏勤芳,马春梅,孙聪姝,刘丽君,马秀峰,祖伟;黑龙江省大豆脂肪与蛋白质含量现状与对策分析[J];大豆通报;2005年03期
10 麻浩,官春云;大豆脂肪氧化酶生理作用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1999年01期
11 于凤瑶,辛秀君,周顺启,刘运华;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12 张雷;;不同种衣剂对黑河18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5年06期
13 刘立军,丁安林,傅翠真,常汝镇;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等电聚焦电泳鉴定[J];作物杂志;1994年02期
14 周顺启;张代军;栾怀海;于凤瑶;辛秀君;胡国华;;高油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积累规律初探[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年02期
15 张强;沈二波;毋桂萍;唐怀建;;基于神经网络的大豆脂肪含量声学测定法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9年05期
16 胡明祥;大豆籽粒脂肪的遗传改良[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89年02期
17 刘伯淳 ,R.L.Campbell;日粮中动物和大豆脂肪及蛋白质对犬血清、皮肤脂肪酸浓度的影响[J];饲料广角;1996年06期
18 玉国勋,罗学华,刘桂梅;大豆品种生态研究——Ⅵ.不同播种期的大豆脂肪含量的变异[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79年02期
19 王彬茹,翁秀英,陈怡,杜维广,谷秀芝,张桂茹,栾晓燕,臧文举,满为群,董丽华,赵淑清;提高大豆脂肪和蛋白质总量育种工作的体会[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8年05期
20 蒋跃林,张仕定,岳伟,姚玉刚,张庆国;大气CO_2浓度增加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庆宇;高电压脉冲电场浸提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锦;充氮储藏对大豆品质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2 吴俊彦;播期对黑河主栽大豆生育进程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3 李强;嫩江县大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高会;叶面喷施钾肥和铁肥对不同皮色菜用大豆品质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5 陈子奇;大豆GY1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转化大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6 常鑫;不同品种大豆的品质检测及大豆数据库的建立[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7 宫纪娟;大豆脂肪代谢与酯酶同工酶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8 刘畅;大豆气调储藏过程中油脂变化规律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2年
9 刘敏;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杂交转育及栽培因子对品质影响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10 盛强;新型高效储粮防霉剂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张斯文;“三三”轮作 北部新样本[N];黑龙江日报;2010年
2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员 蒋建平;营养宝库 大豆[N];大众科技报;2000年
3 杨二;生物工程长出新农业[N];中国质量报;2001年
4 ;脑力工作者的首选食品[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5 农业部;高油大豆质量安全推进计划[N];农民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闫巍;黑龙江大豆“突围记”[N];粮油市场报;2011年
7 张利晨;九三油脂公司变大豆为“金豆”[N];农民日报;2002年
8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里特;大豆产业的振兴与传统豆制品的开发[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谢玲;透过“豆浆门” 看清豆浆门道[N];中国食品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