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酶Candida Antarctic B催化合成碳酸甘油酯的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了脂肪酶Candida Antarctic B在四氢呋喃中催化甘油和碳酸二甲酯的转酯反应,以单因素实验分析反应条件对此反应的影响,并初步讨论其反应进程。同时尝试定向合成本反应的各种产物。
实验结果初步表明,反应有可能生成了4种碳酸甘油酯,分别是:1-碳酸甘油甲酯(单酯);4-羟甲基-2-羰基-1,3-二氧戊环(环二酯);2-羰基-1,3-二氧戊环-4-碳酸二甲酯、2-羰基-1,3-二氧六环-5-碳酸甲酯(环三酯);而上述三种产物最终都有向环二酯转化的趋势。
以甘油转化率为标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加水量为甘油质量的8%,60 oC,n(甘油): n(碳酸二甲酯)=1:1,加酶量为3889 U/g碳酸二甲酯,0.05 g甘油/mL四氢呋喃,pH7时,反应23 h后甘油的转化率达45%。
通过控制反应进程定向合成单酯。在加水量8%、55 oC、1296 U/g碳酸二甲酯、n(甘油): n(碳酸二甲酯)=1:3、0.05 g甘油/mL四氢呋喃、pH7的条件下,反应2 h后单酯的产率达到了63%选择性达75%。
强极性溶剂如DMSO、DMF可令CALB在反应条件下失活;丙酮易与底物甘油发生缩合反应;中等极性溶剂四氢呋喃是本反应的理想溶剂。以石油醚为溶剂时环二酯的产率达到80%,选择性大于97%。
控制反应进程停留在生成环三酯阶段同样是定向合成环三酯的关键。在加水量8%、60 oC、389 U/g碳酸二甲酯、n(甘油): n(碳酸二甲酯)=1:10、0.05 g甘油/mL四氢呋喃、pH7的条件下反应23 h后环三酯的产率达52%,选择性达59%。
|
|
|
|
1 |
朱治良,李光兴,许汉昌,陈兵;甲醇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热力学数据计算[J];化学工程师;1996年02期 |
2 |
韩萍芳,李扬,王延儒;碳酸二甲酯-甲醇共沸物的分离方法研究进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3 |
王亚丽;杨扬;;下游与相关产业投资热情高涨 持续开发需突破发展“瓶颈”——中国有机碳酸酯技术开发与应用综述[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8年17期 |
4 |
陈焕章;碳酸二甲酯的研究开发[J];化工时刊;1994年07期 |
5 |
李光兴,朱治良,许汉昌,陈兵;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6 |
杜光能;碳酸二甲酯的生产与技术经济[J];湖北化工;1997年01期 |
7 |
张立庆,王治平,姜玄珍,吴晓华;优化分离甲醇与碳酸二甲酯共沸物[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8 |
肖麒麟;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技术进展及其应用[J];湖北化工;1999年05期 |
9 |
朱云峰,田恒水,潘鹤林,宋新杰;碳酸二甲酯羰基化合成呋喃唑酮[J];上海化工;1999年21期 |
10 |
杨晓霞,张敏华,王晓燕;多相催化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00年04期 |
11 |
王大全;科研成果[J];化工技术经济;2000年06期 |
12 |
李忠,潘亚利,谢克昌;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化学[J];煤炭转化;2001年02期 |
13 |
黎汉生,钟顺和;二氧化碳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2年05期 |
14 |
;浙江化工信息[J];浙江化工;2002年03期 |
15 |
;我国碳酸二甲酯深度开发获突破[J];炭素技术;2003年04期 |
16 |
王淑芳,赵新强,王延吉;甲醇气相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反应条件分析[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4年01期 |
17 |
刘吉平;肖玉梅;;绿色化学试剂——碳酸二甲酯[J];化学教学;2006年12期 |
18 |
窦红梅;;我校一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9 |
曹发海;碳酸二甲酯合成方法进展[J];化工生产与技术;1995年01期 |
20 |
陈兵,李光兴,郑宇印;碳酸二甲酯-氯苯二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及关联[J];石油化工;1997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