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金山5种主要树种释放VOCs的种类与含量
【摘要】:本文以南京紫金山5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法和TCT-GC/MS方法,对其挥发的有机物(VOCs)组分进行采样分析,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探讨了光照、温度、湿度以及胞间CO2浓度等环境因子对其释放VOCs含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麻栎共释放30种挥发性有机物,以酮类化合物、烯类化合物为主,占VOCs总释放量的的64.73%。VOCs的释放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
2.枫香共释放43种挥发性有机物,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占VOCs总释放量的的94.19%,其日变化先升后降,变化趋势与温度的日变化趋势相同;酯类、烃类和杂环类化合物的变化趋势与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相同。每月释放的烯类化合物,月平均释放量占VOCs总释放量的87.04%,8月最高,其释放是夏季秋季春季。
3.雪松共释放35种挥发性有机物,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占VOCs总释放量的84.19%,主要是β-蒎烯、α-蒎烯和β-月桂烯。雪松的挥发物质释放与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同。
4.女贞共释放34种挥发性有机物,各类化合物含量变化幅度较小,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VOCs总释放量的31.64%。湿度对女贞释放VOCs的影响较大。
5.桂花花期时共释放出73种挥发性有机物,以醇类化合物、烯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为主,其中1/3的挥发物是由桂花的花朵中挥发出来的,占化合物含量的90.96%。醇类化合物日变化先升后降,其变化趋势与温度和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相同。桂花非花期每月释放的主要是酯类化合物,月平均释放量占VOCs总释放量的29.41%,5月最高,其释放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
|
|
|
1 |
李信,周定国;人造板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2 |
卢迎红;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脱-捕集GC/MS法[J];辽宁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
3 |
孙家明;自来水VOCs研究[J];世界科学;1996年09期 |
4 |
徐亚;赵金平;陈进生;张福旺;张晗;;厦门市隧道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1期 |
5 |
马昆伦;田媛;王琦;刘效兰;孙明珠;;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草坪VOCs的影响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6 |
陆日明;王德汉;项钱彬;陈广银;廖宗文;;生物滤池填料及工艺参数去除鸡粪堆肥臭气效果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
7 |
刘文波,李金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蒸气抽排模型研究进展[J];土壤;2004年04期 |
8 |
白建辉,王庚辰,任丽新,Brad Baker,Patrick Zimmerman,梁宝生;内蒙古草原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通量的研究[J];环境科学;2003年06期 |
9 |
胡璟珂;马健生;;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测定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
10 |
郭宝玉;赵开楼;宋庆国;;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法测定农田灌溉水中挥发性有机物[J];粮食流通技术;2010年01期 |
11 |
胡庆琼;;GC-MS在地表水有机物监测分析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1年06期 |
12 |
赵静,白郁华,王志辉,张树宇;我国植物VOCs排放速率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6期 |
13 |
王荟;章勇;李娟;;土壤及底泥中65种有机物同步测定及其质控要点[J];科技资讯;2009年19期 |
14 |
马世峰;冯青;张汝民;侯平;;桂花枝叶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动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
15 |
郭阿君;王志英;邹丽;;火炬树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动态及其抑菌作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
16 |
郭紫明;李艳春;蒋腊梅;董道竹;樊华;刘斌;;烟用包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定性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7 |
郭紫明;李艳春;董道竹;蒋腊梅;刘斌;樊华;;卷烟包装材料中残留的挥发性有机物[J];烟草科技;2007年02期 |
18 |
单晓丹;;气质联用技术在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中的初步应用[J];现代农业;2009年09期 |
19 |
徐冰峰,胡跃峰,周明;昆明室内空气污染与防治措施[J];生态经济;2005年08期 |
20 |
;车内空气检测已有法可依[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