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选择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以环境经济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为现实依托,以2000-2008年九年间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测算了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水平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差异的经济解释。
通过选取化肥和农药投入密度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指标,选取农村人均纯收入、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总产值为农业经济发展指标。在对我国整个化肥和农药投入强度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K-均值聚类法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进行高、中、低农业面源污染区域三个分区。
并且对三个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以及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状况进行了刻画度量,从横、纵向分析了其变化趋势。最后通过建立模型,分别对三个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回归分析,并且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据本文的分析,归纳出农业面源污染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特点:一是高农业面源污染区域对应着经济最发达的东部经济地带,中农业面源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和中部粮食产区,相对来说,经济欠发达的西部是相对低的农业面源污染区域。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从目前趋势来看,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本文的相关政策建议:可制定区域农资差异价格,利用排污权交易和税费手段控制农资投入,对施用有机肥予以财政补贴提高农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