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风景区次生栎林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摘要】:本文以紫金山次生栎林林下黄棕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物理性质及主要水文过程,并分析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如下:
(1)试验地内土壤石砾含量占79.49%,并且由土壤表层往土壤深层石砾含量总体是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砂粒、粉粒和粘粒含量由表入深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2)试验地土壤容重均值约为1.47g/cm~3,毛管持水量大约为23.51%,最大持水量约为26.65%;土壤毛管孔隙度为35.36%,非毛管孔隙度为4.85%,总孔隙度为40.21%。除土壤容重随土层加深逐步增加外,其他各项指标均逐渐减小。
(3)土壤最大持水量与土壤粉粒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76;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47;与土壤容重表现出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43。
(4)试验地表层土壤渗透速率远远大于下层土壤,并显示出从上向下逐层递减的关系。并且,高大乔木林下的土壤入渗速率大于灌木周边土壤的入渗速率。土壤初渗速率与土壤粉粒含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呈现出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68、0.760和0.669;而土壤稳渗速率则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33。
(5)土壤月平均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4月。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与降水量的变化成正比。当降水量陡增时,各土层表现出的上升趋势大致为:由表土向下,土壤含水量的增量逐渐减少。在垂直方向上,每个月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值都出现土壤表层,随土壤深度增大,土壤含水量分布呈现出波浪变化的趋势。
(6)土壤含水量受降水量和气温的共同影响,运用线性拟合得出结论,降水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明显大于气温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且两者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共同表现出拮抗作用,进而导致土壤含水量极值的出现。
(7)通过对降水后产生的地表径流及壤中流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麻栎林下土壤的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呈极显著的相关性,并且随着土层加深,降水量对壤中流的影响呈上升趋势。
|
|
|
|
1 |
上海市农科院土保所治水改土课题组;;麦田不同开沟方式的排水效果[J];上海农业科技;1977年19期 |
2 |
杜永祥;黄芪栽种产生”鸡爪芪”原因探讨[J];中药材;1980年02期 |
3 |
陶汉之;;茶树的水势和灌溉的生理指标[J];中国茶叶;1980年04期 |
4 |
白守信,张遂申,梁仰止;春小麦品种的抗旱性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81年02期 |
5 |
吴元福;;谈谈棉田灌溉的时机[J];农业科技通讯;1982年06期 |
6 |
G.S.Mudahar;于风义;;一种同时测量土壤密度和含水量的新方法[J];核农学通报;1987年02期 |
7 |
蒲庸昌;韩天宝;徐昂阿巴斯尔;;半干旱地区固定沙地造林整地技术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科技;1987年02期 |
8 |
朱大权,张文群,商铁兰,蒋光润;甘肃省定西地区土壤光谱特征分析[J];土壤肥料;1991年06期 |
9 |
刘向东;吴钦孝;赵鸿雁;;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1年02期 |
10 |
穆兴民;陈国良;郭宝安;赵克学;;宁南黄土丘陵区荒坡地土壤水分分布与运行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1992年02期 |
11 |
郑方强,范永贵,冯居贤;土壤含水量对大黑鳃金龟生殖的影响[J];昆虫知识;1996年03期 |
12 |
吴孔明;郭予元;;土壤含水量对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羽化及抗寒能力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1997年02期 |
13 |
姚奎元,孟宪钺,刘淑梅;天津市农田土壤水分监测预报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8年01期 |
14 |
何念鹏,周道玮,吴泠;极端干旱干扰下松嫩草原土壤含水量与植物的反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年03期 |
15 |
韩蕊莲,侯庆春;延安试区刺槐林地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6 |
李林锋;土壤含水量对桉树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7 |
左玉萍,贾志宽;土壤含水量对秸秆分解的影响及动态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18 |
任印军,陈若礼,张存岭,纪永民,刘慧明;降水量对夏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4期 |
19 |
李玉强;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移小勇;;土壤温度和水分对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呼吸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
20 |
赵燕东;白陈祥;匡秋明;张军;Paul Wolfgang;;土壤水分传感器实用性能对比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