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杨树干旱响应转录组测序分析

欧佳佳  
【摘要】:干旱是限制杨树生长及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杨树抗旱能力较弱。小叶杨(P.simonii)在我国分布广并具有耐低温、耐干旱等特点,是进行抗旱机制研究较为理想的材料,美洲黑杨‘I-69’杨(P.deltoides)也是我国较为重要的杨属树种,但其抗旱能力则较差。为了进一步探究杨树干旱应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对正常水分条件和干旱条件下生长的美洲黑杨‘I-69’杨和小叶杨叶片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包括测序数据质量控制、reads与参考序列比对、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注释、新转录本识别、可变剪接识别。测序原始数据质量控制后,从美洲黒杨正常水分组、美洲黒杨干旱胁迫组、小叶杨正常水分组、小叶杨干旱胁迫组的四个样本中共获得17.33Gbp数据。分别将四个样本的clean reads比对到杨树参考基因组和参考基因,通过比较正常水分组与干旱处理组间样本间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筛选出两种杨树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随后对差异表达的基因做GO注释及KEGG Pathway富集分析,以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及其参与的主要生物学过程。美洲黒杨正常组与美洲黒杨干旱胁迫组之间的10,398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791个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胁迫应答(response to stress)过程中;小叶杨正常组与小叶杨干旱胁迫组之间的9,269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637个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胁迫应答过程中。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杨属树种不同水分处理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中,均有上调表达基因被注释为ABF转录因子编码基因、ERF转录因子编码基因、MYC转录因子编码基因。通过比较两个杨属树种中这三类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发现,这两个杨属树种不同水分处理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中,有7个相同的ABF转录因子编码基因,有8个相同的ERF转录因子编码基因、17个相同的MYC转录因子编码基因,但同一个转录因子类基因的在这两个树种中表达量变化有一定的差别,并且小叶杨干旱相应过程中有三个上调表达的ABF转录因子类基因、3个ERF转录因子类基因、8个MYC转录因子类基因,在美洲黑杨干旱相应过程中表达量并无明显变化。结果显示ABF、ERF、MYC这三类转录因子在杨树干旱响应机制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研究结果也暗示了在分析中发掘的基因在不同杨属树种中表达模式的不同可能会影响杨树干旱耐受的能力。另外,通过本研究中组装的转录组与现有的基因信息对比,分别从美洲黒杨正常水分组样本中检测到300个新转录本,从美洲黒杨干旱处理组样本中检测到333个新转录本,从小叶杨正常水分组样本中检测到235个新转录本,从m小叶杨干旱处理组样本中检测到268个新转录本。此外,研究中分析了四种可变剪接类型:Alternative 5’splice site(A5SS)、Alternative 3’splice site(A3SS)、Exon skipping(ES)、Intron retention(IR)。研究发现四个样本中,IR发生的频率均远高于其它3种可变剪接类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彦杰;杨俊年;刘仁华;;果树MicroRNA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南方果树;2013年05期
2 张晓红;李发根;王宇;徐立安;李梅;甘四明;;桉树EST-PCR产物测序方案的优化[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年03期
3 翟正晓;赵文静;刘书云;赵乐乐;何川;孟和;;RAD测序法用于鸡双向选择家系群体遗传差异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金鑫燕;;动物mtDNA标记的研究方法与应用[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6年02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祖宏;吕华;肖鹏峰;白云飞;葛芹月;周东蕊;;基于生物芯片的高通量低成本DNA快速测序及其在系统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顾洁梅;柯耀华;岳华;刘玉娟;张增;张浩;胡伟伟;汪纯;何进卫;胡云秋;李淼;傅文贞;章振林;;全外显子组测序法鉴定一个导致不典型IBMPFD综合征的新的VCP基因突变[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卢戌;基于第二代测序的转录组组装软件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安小平;利用高通量测序筛查未知病毒的相关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3 吕鸣;人类基因组复杂序列区域的扩增与测序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赵琛;基于高通量RNA测序的大鼠转录组注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杨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耐药的检测与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金瑞;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检测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发育迟缓结果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欧佳佳;杨树干旱响应转录组测序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朱忠旭;基于表型测序的功能基因识别[D];浙江大学;2015年
4 黄勇;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5 成媛媛;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黄芩转录组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林彦;基于新一代测序的数字基因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的建立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7 高彧辉;基于二代测序数据的SNP发现策略及其初步应用[D];南昌大学;2013年
8 应德全;基于GPU和压缩索引的新一代测序数据再测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韩东涛;基于概率模型的基因组从头测序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赵玮;基于配对信息的DNA从头测序组装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